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6篇。
职场中,文档的编写是每个人的必需品,人们对于范文的意义和价值的认同度正在逐渐提高。范文的用词恰到好处,值得我们借鉴,请阅读由编辑为你编辑的“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不妨来看看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篇1】
在主动探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理解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相互作用,把新知识纳入(或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以利于更好地迁移和运用。
如:在学生掌握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后,设计这样的习题蔬菜专业户王大伯有一块地,面积是2400平方米,要种一些蔬菜,请你帮忙出出主意,种哪些蔬菜?按什么样的比例来分配?并算出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
这样的应用题,由于问题情景是开放的,条件是开放的,解题策略也是开放的,对学生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应用题的应用味。
我们认为,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体现了现代教育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自由选择性、合作性和发展性等时代特征,有利于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造能力。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为教师提供一种以教学理论支撑的概括化的教学原型,以利于教师在运用模式及自己的教学经验组织教学时,达到对课堂教学结构驾驭自如,并能对模式变型,或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最后进人无模式境界,使学生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篇2】
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因此,在这一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投身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去。这一环节的学习可以细化为两个步骤:一是独立尝试探索;二是合作交流探究。1.一独立尝试探索。
我们知道,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对于外部所授于知识的简单接受和累积,而是主体主动的建构。因此,即使就同一数学内容的学习而言,不同的个体也完全可能由于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由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各个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究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其成绩,帮助他们必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当学生获得初步结果时,教师又应督促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成为救世主,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或作过多的提示讲解,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提出适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学生研究信息。思考:已有的信息是否理解?能否解决男生、女生各分到多少个垒球,求这一问题还需要了解什么信息?(教师在学生思考后提供六(l)班男生30人、女生20人的信息)接着各自独立思考,提出解题设想。有的学生应用份总关系来思考解题方法(30:20=3:2,即是男生3份,女生2份,共5份。男生分到:2053,女生分到:(2052);有的学生运用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来思考(男生分到:30:20=3:2,20;女生分到:20);有的学生运用正比例关系来解(男生分到:设男生分到X个,=,X=12;女生分到:20-12=8个)。当然也有一些学生碰到了一些障碍出现一此错误或不合理的现象。此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反思探究过程。如当学生没有化简30:20,直接1列式时教师可以问:观察一下,30:20是最简整数比吗?1可以怎样?从而促使学生去思考、分析。
2.合作交流探究。
未来社会已辑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学校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这样,既达到增强学生合作精神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对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思考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对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思考整等认知能力。
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了解题设想。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式,相互之间受到有益的启发。通过讨论还能披露谬误,及时纠正学生在数学思维活动中的偏差。这样学生既知道了不同的解题思路、策略(可以根据份总关系来思考;也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来思考;也可以根据正比例关系来思考),也进一步掌I握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使学生不仅丰富自己的理解,又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篇3】
1. 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甲、乙两地相距600米,A每小时走4千米,B每小时走5千米.上午8时,他们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出发,1分钟后,他们都调头向相反的方向走,就是依次按照1,3,5,7……连续奇数分钟的时候调头走路.他们在几时几分相遇?
解:如果甲、乙相向而行,需要600÷1000÷(4+5)×60=4分钟相遇。当1-3+5-7+9=5分钟,少1分钟就相遇。 所以1+3+5+7+9-1=24分钟。 所以在8时24分相遇。
解:"依次按照1,3,5,7……连续奇数分钟的时候调头走路"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前进1分钟,后退3分钟,前进5分钟,后退7分钟,前进9分钟……
甲车速度:4000/60=200/3(米/分) 乙车速度:5000/60=250/3(米/分)两车正常相遇是600/(200/3+250/3)=4分 1-3+5-7+9=5分,所以是在那个9分里相遇的,比9少1分 600+150*(3+7-1-5)=1200米 1200/150=8分 则相遇要1+3+5+7+8=24分,他们在8时24分相遇。
2. 有两个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甲队每工作6天后休息1天,单独做需要76天完工;乙队每工作5天后休息2天,单独做需要89天完工,照这样计算,两队合作,从1998年11月29日开始动工,到1999年几月几日才能完工?
解:两队单独做:6+1=7,5+2=7,说明甲队和乙队都是以7天一个周期。
甲队:76÷7=10周……6天。说明甲队在76天里工作了76-10=66天。
乙队:89÷7=12周……5天。说明乙队在89天里工作了89-12×2=65天。
两队合作:1÷(6/66+5/65)=5+23/24,即共做5个周期。
另外还剩1-6/66×5-5/65×5=23/143。
需要23/143÷(1/66+1/65)=5+35/131,即合作5天后,余下的甲工作1天完成。
共用去7×5+5+1=41天完成。因此是41-2-31=8,即1999年1月8日完工。
3. 一次数学竞赛,小王做对的题占题目总数的2/3,小李做错了5题,两人都做错的题数占题目总数的1/4,小王做对了几道题?
解:小王做对的题占题目总数的2/3,说明题目总数是3的倍数。小李做错了5道,说明两人都做错的不会超过5道。 即题目总数不会超过5÷1/4=20道。
又因为都做错的题目是题目总数的1/4,说明题目总数是4的倍数。
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且不超过20的数中,只有3×4=12道符合要求。
所以小王做对了12×2/3=8道题。
解:小李做错了5题,两人都做错的.题数占题目总数的1/4,所以最多20题。
因为都是自然数,两人都做错的题的数量可能为{1,2,3,4,5}
对应总题数分别为{4,8,12,16,20}。
其中只有12满足:使小王做对的题占题目总数的2/3为自然数。所以小王做对8题。
解:设两人同错题数为A,
则有A÷(1/4)×(2/3)=A×8/3就等于小王做对的题数,
可得出A定是3的倍数(A5),并且总题数是4的倍数,那整数解只能是12了。
4. 有100枚硬币(1分、2分、5分),把其中2分硬币全换成等值的5分硬币,硬币总数变成79个,然后又把其中1分硬币全换成等值的5分硬币,硬币总数变成63个,那么原有2分及5分硬币共值几分?
解:根据题意2分5个换成5分2个,一组少了3个,总共少了100-79=21个,是21/3=7组,则2分硬币有5*7=35个
根据题意1分5个换成5分1个,一组少了4个,总共少了79-63=16个,是16/4=4组, 则1分硬币有5*4=20个 则5分硬币有100-35-20=45个 所以原有2分和5分硬币共值:2*35+5*45=295分。
5. 甲、乙两物体沿环形跑道相对运动,从相距150米(环形跑道上小弧的长)的两点出发,如果沿小弧运动,甲和乙第10秒相遇,如果沿大弧运动,经过14秒相遇.已知当甲跑完环形跑道一圈时,乙只跑90米.求环形跑道的周长及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
解:甲乙的速度和是150÷10=15米/秒。环形跑道的周长是15×(10+14)=360米。
甲行一周360米,乙跑了90米,说明甲的速度是乙的360÷90=4倍。
所以乙的速度是15÷(4+1)=3米/秒,甲的速度是15-3=12米/秒。
6. 竞赛成绩排名次,前7名平均分比前四名的平均分少1分,前10名平均分比前7名的平均分少2分,问第五、六、七名三人得分之和比第八、九、十名三人得分之和多了几分?
解法一:因为前7名平均分比前4名的平均分少1分,所以第5、6、7名总分比前4名的平均分的3倍少1×7=7分;因为前10名平均分比前7名的平均分少2分 所以第8、9、10名总分比前7名平均分的3倍少2×10=20分,所以比前4名平均分的3倍少20+1×3=23分。 所以第5、6、7名总分比第8、9、10名总分多23-7 =16分
解法二:以10人平均分为标准,第8、9、10名就得拿出7×2=14分给前7名。那么他们3人就要比标准总分少14分。第5、6、7名的原本比标准总分多3×2=6分,但要拿出1×4=4分给前4名。那么他们3人比标准总分多6-4=2分。因此第5、6、7名3人得分之和比第8、9、10名3人的得分之和多2+14=16分。
解:因为:前7名平均分比前四名的平均分少1分,前10名平均分比前7名的平均分少2分
所以:第五、六、七名总分比前4名的平均分的3倍少1*7=7分;第八、九、十名总分比前7名平均分的3倍少2*10=20分,比前4名平均分的3倍少20+1*3=23分。
所以:第五、六、七名总分减去第八、九、十名总分 =23-7 =16分
回答者:uynaf - 举人 五级 1-24 23:17
解:设前四名的平均分为A,根据题意得:
前四名总分为4A,前七名总分为(A-1)*7,
五、六、七名得分为7A-7-4A=3A-7;
前十名总分为(A-3)*10,
八、九、十名得分为10A-30-(7A-7)=3A-23;
则得分之和多了3A-7-(3A-23)=16分。
7. 单独完成一项工作,甲按规定时间可提前3天完成,乙则要超过规定时间5天才能完成.如果甲、乙合作3天后剩下的工作继续由乙单独做,那么刚好在规定时间里完成.甲、乙两人合作要几天完成?
解:甲做3天相当于乙做5天,那么完成全工程的时间比是3:5。 甲和乙所用的时间相差3+5=8天。 所以,
甲单独做完成全工程需要8÷(5-3)×3=12天,
乙单独做完成全工程需要12+8=20天。
所以,两人合作需要1÷(1/12+1/20)=7.5天。
8. 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向B地前进,甲每行5分钟休息2分钟,乙每行210米休息3分钟,甲出发后50分钟到达B地,乙到达B地比甲迟了10分钟.已知两人最后一次的休息地点相距70米,两人的速度是多少?
解:甲50÷(5+2)=7次……1分钟,说明甲休息了7次共2×7=14分钟。
乙休息了14+10=24分钟,休息了24÷3=8次。
乙行到甲最后休息的地方时,行了210×8+70=1750米,实际行了5×7=35分。
所以实际的速度是1750÷35=50米/秒。
全程就是50×(50-14)=1800米。
平均速度:甲1800÷50=36米/秒,乙1800÷(50+10)=30米/秒。
解:甲用50分钟,所以是走了7个5分钟,休息了7个2分钟,最后又走了1分钟。有效行进时间是36分。
因为甲乙速度相同,所以乙行走的有效时间也是36分钟,走到甲的最后休息点有效行进时间是36-1=35分钟;
因为乙一共使用了60分钟,所以有24分钟在休息,共休息了8次,其间行走了210*8=1680米,加上两人最后一次的休息地点之间70米,共计1750米。
所以乙在35分钟的有效行进时间内可以前进1750米,甲乙的【行进速度】均为1750/35=50米/分钟。 可以计算出:AB距离为50*36=1800米。
所以:
甲完成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1800/50=36米/分钟
乙完成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1800/60=30米/分钟
9. 有甲、乙两袋大米,甲袋中的大米比乙袋中的多20千克,把甲袋中大米的1/3到进乙袋,乙袋中的大米就比甲袋中的大米多10千克.甲袋中原有大米多少千克?
解:要使乙袋比甲袋多10千克, 就得从甲袋拿出(10+20)÷2=15千克。
说明这15千克相当于甲袋的1/3, 所以甲袋有15÷1/3=45千克。
10. 有两堆煤共重8.1吨,第一堆用掉2/3,第二堆用掉3/5,把两堆剩下的合在一起,比原来第一堆还少1/6,原来第一堆煤有多少吨?
解:用掉后,第一堆煤剩下1/3,第二堆煤剩下2/5,
两堆剩下的合在一起后,占原来第一堆的1-1/6=5/6.
这其中有1/3是原来第一堆剩下的,其余的5/6-1/3=1/2是原来第二堆剩下的.
也就是说原来第二堆的2/5等于第一堆的1/2.
所以原来第二堆的总数是原来第一堆的1/2÷2/5=5/4倍.
所以原来第一堆煤有:8.1÷(1+5/4)=3.6吨
解:如果第一堆用掉2/3-1/6=1/2,
这用了的1/2就和第二堆剩下的1-3/5=2/5相等。
所以,第二堆是第一堆的1/2÷2/5=5/4。
所以,第一堆煤有8.1÷(1+5/4)=3.6吨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幼儿初步学习自编应用题。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准备:
图片,头饰,音乐,挂图,学具盒 ,加法算式
教学过程:
1.课前热身运动:如果你高兴你就拍拍手,教师作拍手,拍肩膀,跺脚,扭扭腰等动作,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导课部分 今天我们班来了小朋友,它的名字叫小问号,它给我们带来了好多漂亮的图片,我们一起看看吧
3.出示图片,发挥幼儿想象,引出一件事,两个数字,问一个问题。
幼:图片1,水里有6条鱼,又游来3条鱼,水里一共有几条鱼?
幼:图片2,草地上有4只小鸡,又跑来3只,一共有几只小鸡?
教:他说了一件什么事?哪俩个数字?还问了一个什么问题?
幼:说了鱼的事,6和3倆数字,问了水里一共有几条鱼的问题
幼:说了鸡的事,4和3倆数字,问了一共有几只小鸡。
教师总结:在刚才的幼儿的回答中,有一件事,2个数,问1个问题,一共多少用加法表示,我们把这种活动叫编加法应用题。
依此出示3,4副图,让幼儿自己看图编应用题,发挥孩子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看加法算式编应用题,幼儿巩固编加法应用题的方法。发挥幼儿想象,幼儿大胆发言,大胆创编,教师最后总结:编加法应用题的方法:讲一件事,2 个数,问一个问题。
5.操作活动:听教师编应用题幼儿操作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教师要考考大家,你们听老师编应用题,摆出响应算式,桌子上每人有一个学具盒,学具盒里有1到10数字宝宝和+,-,=符号宝宝,小朋友轻轻拿到学具盒,听老师编应用题摆出相应算式。
游戏反复进行。收拾学具。
6.教师小结:编加法应用题的方法
7.延伸活动: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编加法应用题。
8.跟教师学小鸟飞飞出教室。
教学反思:
我设计的活动符合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具直观形象,活动由浅入深,活动中图片直观展示,游戏反复进行,充分体现了幼儿玩中学,学中玩的特点,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本节课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遍应用题来源于生活,幼儿很感兴趣。有3 ,4个孩子参与不积极,我没作到面向每个孩子,回答问题只叫大声回答问题,聪明的孩子,忽略了个别孩子,没作到面向全体幼儿,注意个别差异,孩子感觉到老师忽视了他们,所以不积极。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篇5】
就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其教学目标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在实践中注入理论的元素。而应用题则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进而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认知数学知识的程度得以提升,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内容,为培育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1我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模式陈旧师生之间缺乏互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虽然各个教育机构已经着力去改变教学模式,不过运用填鸭式教学模式的老师大有人在,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去学习知识,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较多的互动,更甚者要求学生去背诵解题思路和方法,长期下来学生本身依赖老师灌输知识的程度越来越高,渐渐的失去了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动力,学生创造性思维也就难以得到培育。
1.2应用题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应用题教学要求老师展开应用题教学的目标应当是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不过就当前的教学模式而言,大部分老师并没有将应用题融入实践元素,只是局限在教学的表面,并没有将理论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由于没有实际生活作依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教授应用题的难度。
1.3学生本身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在长时间的应试教育体系影响下,学生过分注重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渐渐的失去了观察生活现象的能力,这样学生就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当应用题摆在学生面前时,学生通常不明白该题目是在何种背景下出题。另外,老师在针对应用题教学时,得知学生无法理解体型只是去批评,不去顾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在不断批评下就会逐渐丧失学习数学应用题的信心。此外,大多数学生遇到由很多文字所罗列出来的应用题,缺乏准确把握信息的能力,无法把应用题应用到自身生活中去,也就正确的解析应用题。
2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方法
2.1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在小学生数学应用题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就是将陈旧教学模式改变,把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牵扯到的应用题与现实相结合,将抽象的应用题变得具体和形象,通过具体化抽象问题来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提升。与此同时,老师运用情景教学法应将应用题联系到学生自身生活中,也可以设计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情境,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更容易融入到应用题教学中去,使教学效率更加高效。此外,作为具有客观性的情景教学,学校应当配备相应的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平台促使学生全方位领会应用题表述的内涵,进而使学生理解本应用题的程度加深。比如,老师在展开加减算法的应用题教学中,如果直接了当的给小学生讲解应用题的解题过程和思路,极易揭露应用题中的数据,进而使学生只专注于数据,而忽略了解析应用题的实际数据,从而使学生偏离了解题思路。我们可以设计一下的应用题:帽子价格10元、衣服价格52元、一双鞋价格32元、裤子价格70元,问题①爸爸给女儿买了一顶帽子和一双鞋总共花了多少元钱?②裤子比衣服贵多少钱?③假设爸爸只买了一双鞋子,将100元付给卖家,那么卖家应当找回多少钱?在对该应用题进行教学时,老师应当把学生从数字中拉出来,运用生动、形象的情景教学法引发学生的教学兴趣,也就是抽出两名同学来扮演爸爸和卖家,两者之间进行情景对话,使学生在情景演绎中,明白买卖的关系,更加清晰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使学生理解应用题的'能力提高,为提升应用题教学品质奠定基础,同时为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相关内容提供保障。
2.2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采用环境教学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教育环境下,环境教学法在展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渐渐得到重视,最近几年来教学环境法主要着力点是教学气氛,即充分运用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学习应用题的解析,为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数学思维提供环境保障。因此老师彻底摒弃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氛围的烘托,采用的形式是分组学习竞赛、学生主动在黑板上演示解题步骤等方法,从而集中学生精力投入到应用题学习中去。比如在倍数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个应用题:①熊猫捡到了5个玉米,猴子所捡的玉米是熊猫所捡数量的两倍,问题时猴子和熊猫捡玉米的个数是多少?②学校体育部买回了8盒羽毛球,7个羽毛球组成一盒,平均发送给五年级的四个班,那么各个班可以分得的乒乓球个数是?老师这时按着“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方法划分成解题小组,并提出在特定时间内解答出应用题的要求,每个解题小组派遣一个代表在黑板上演示整个应用题的解析步骤,老师以学生实际解题状况为依据进行评分。
2.3小学数学应用题采用习题教学法:一般探究习题教学法主要包含:①加大小学生课堂练习应用题的力度,这主要体现在老师在教授完一节课内容后布置一定的课堂练习任务进行练习,进而加深小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记忆,同时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最后老师以学生解析习题的状况为依据,摸清学生的学习状况。②加大小学生课后练习习题的力度。具体体现在结束本节课后布置相应的作业,写作业的时间应当控制在两个小时之内,这样学生就会劳逸结合,形成科学的学习规律。③定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不过小学生自律性不强,这时老师应当联合家长进行监督,确保复习应用题的有效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生展开应用题教学,应当以应用题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征、实际状况为依据,引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兴趣,切实提升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摒弃原先的填鸭式教学法,真正致力于提升学生理解应用题的能力、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全方位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君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34):115.
[2]薛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5(06):193.
[3]李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赤子(上中旬),2015(02):277.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篇6】
【含义】行船问题也就是与航行有关的问题。解答这类问题要弄清船速与水速,船速是船只本身航行的速度,也就是船只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水速是水流的速度,船只顺水航行的速度是船速与水速之和;船只逆水航行的'速度是船速与水速之差。
【数量关系】(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顺水速=船速×2-逆水速=逆水速+水速×2
逆水速=船速×2-顺水速=顺水速-水速×2
【解题思路和方法】 大多数情况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1 一只船顺水行320千米需用8小时,水流速度为每小时15千米,这只船逆水行这段路程需用几小时?
解 由条件知,顺水速=船速+水速=320÷8,而水速为每小时15千米,所以,船速为每小时 320÷8-15=25(千米)
船的逆水速为 25-15=10(千米)
船逆水行这段路程的时间为 320÷10=32(小时)
答:这只船逆水行这段路程需用32小时。
例2 甲船逆水行360千米需18小时,返回原地需10小时;乙船逆水行同样一段距离需15小时,返回原地需多少时间?
解由题意得 甲船速+水速=360÷10=36
甲船速-水速=360÷18=20
可见 (36-20)相当于水速的2倍,
所以, 水速为每小时 (36-20)÷2=8(千米)
又因为, 乙船速-水速=360÷15,
所以, 乙船速为 360÷15+8=32(千米)
乙船顺水速为 32+8=40(千米)
所以, 乙船顺水航行360千米需要
360÷40=9(小时)
答:乙船返回原地需要9小时。
例3 一架飞机飞行在两个城市之间,飞机的速度是每小时576千米,风速为每小时24千米,飞机逆风飞行3小时到达,顺风飞回需要几小时?
解 这道题可以按照流水问题来解答。
(1)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576-24)×3=1656(千米)
(2)顺风飞回需要多少小时?
1656÷(576+24)=2.76(小时)
列成综合算式
[(576-24)×3]÷(576+24)
=2.76(小时)
答:飞机顺风飞回需要2.76小时。
精选阅读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11篇
文档处理需要合理利用软件技术和互联网资源,范文可谓是我们的一个好助手。观察范文的结构让我们学会如何在文章中体现层次感,优秀好用的范文模板有哪些?57梯子网编辑以您的需求为指引制作了这份实用的“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 篇1
1、用两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大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多少?
2、向阳小学的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宽65米。小强围着操场跑了2圈,小强一共跑了多少米?
3、有学生31人,老师2人。每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多少条小船?
4、一副中国象棋16元,一副跳棋12元,一副围棋是一副中国象棋与一副跳棋价钱和的3倍。小明带80元,买一副围棋够吗?
5、同学们倡议捐400本图书给"手拉手"学校。一至六年级各捐了58本,还要捐多少本就达到了400本?
6、春季植树。五年级植树12棵,六年级植树16棵,全校植树的棵数是五、六年级植树棵数的3倍,全校共植树多少棵?
7、原来有30个同学,又走来15个。这些同学5人排一行,可以排几行?
8、用一根36厘米的铁丝正好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9、一根绳子长25米,先剪下10米,剩下的每两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10、把一张长36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剪成两个的正方形,其中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体验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必须要有一件事情,两个已知数(条件)及一个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自编加法应用题。
2、发展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
1、能反映花园里有一只蝴蝶的背景图及能反映花园里有四只蝴蝶的背景图各一张;
2、能反映天空中有两只小鸟的背景图及能反映天空中有三只小鸟的背景图各一张(树上有2只小鸟,飞来了3只小鸟。)贴绒算式两张(1+4=?,4+1=?);
3、两个大问号。学具:学具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组成。
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复习5的组成。
教师:“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1和几?”(谢老师我告诉你,5可以分成1和4、)……
“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你的1球碰4球。)……
教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们知道5有几种组成吗?(4种)对了,5有4种组成,5有哪4种组成?
教师板书: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二、引导幼儿看图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1、教师出示第一幅图。(花园里有一只蝴蝶在飞。)
a、教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花园里有什么?谁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花园里有一只蝴蝶在飞)
教师:说的真好,我们一起来说:花园里有一只蝴蝶在飞。
b、教师出示第二幅图。(又飞来了四只蝴蝶。)
教师:看看怎么了?(又飞来了四只蝴蝶。)
教师:现在花园里共有几只蝴蝶呢?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幼儿尝试讲述计算方法。)
教师:他是用加法算的……,一起来看看这个加法算式怎样列?
c、教师出示算式1+4=?
教师:1+4=?你是怎么知道1+4=5呢?(引导幼儿说1和4合起来就是5)他说1和4合起来就是5,所以1+4=5。说得真好,回答问题的声音又好听、很响亮。
教师:我们一起说说这个加法算式中的各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1表示花园里有1只蝴蝶在飞;4表示又飞来了4只蝴蝶;5表示花园里一共有5只蝴蝶;加号表示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合起来就是加法。1+4=5。)
2、a、教师:谁愿意用简单的话把这件事讲给大家听。
教师出示?:这是什么?疑问号是叫我们不把答案告诉别人,而是提一个问题让别人回答。大家想一想,这个问题怎么提呢?(多位幼儿尝试提问)
教师:请举手的小朋友告诉我吧!
教师结合幼儿的小结:小朋友都很爱动脑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
b、教师:现在老师用数字1和4以及你们提出的问题编一道加法应用题,你们要仔细听哦。(教师边指图边讲)“花园里有1只蝴蝶在飞,过了一会儿又飞来了4只蝴蝶,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
教师分析:(结合图)这道题叫应用题,在这道应用题中,必须讲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花园里有蝴蝶;还要有两个已经知道的条件,这两个条件是:花园里的1只蝴蝶是已经知道的和又飞来的4只蝴蝶也是已经知道的,也就是1和4是已经知道的条件。最后还要提出一个问题(指着?)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
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讲讲这道应用题吧。这道应用题用什么方法算的,(加法)你怎么知道是用加法呢?(引导幼儿说:花园里的蝴蝶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因为花园里的蝴蝶比原来又增多了。)所以用加法。用加法算的应用题叫加法应用题。叫什么应用题?
3、出示小鸟图两张,引导幼儿完整地看图编应用题。
a、教师:小朋友我们再来看看黑板,这两幅图说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简单的话告诉大家?(天空中有小鸟)哪两个是已经知道的条件?(我们一起来学:天空中有2只小鸟,又飞来了3只小鸟是已经知道的两个条件)。天空中的小鸟比原来怎么样?(天空中的小鸟比原来又更多了)大家想一想,这个问题怎么提呢?(出示?)
教师:谁能完整看图编出一道加法应用题。要想清楚哦,天空中的小鸟是比原来更多了,该怎么提问?
教师:××小朋友是这样编的,(教师边指图边讲)刚才××的应用题是怎样编的?(编得真好,送她一个顶呱呱,不仅爱动脑筋回答问题又很大声又好听。)
b、教师把小鸟图变换一下。
教师:老师把这两幅图变换一下,你们能编出另外一道应用题吗?看谁最爱动脑筋。
教师:天空中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小鸟,天空中共有几只小鸟?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编的这道应用题。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两个是已经知道的条件?提了一个什么问题?(说的真好也送她一个顶呱呱。)
三、看加法算式编应用题。
教师:请看黑板上的这道加法算式,刚才小朋友们都学会了看图编加法应用题,那你们能根据加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吗?和你的伙伴说一说,(2分钟)
教师:谁想好了?(老师重复)××小朋友编的这道应用题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示算式中的4,××表示算式中的1,问一共有……表示算式中的?(教师边指图边讲)说的真好表扬他。
教师:还有谁想出了不一样的?(请多位幼儿尝试编应用题并检查纠正不正确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有学会了新本领,会看算式编应用题。知道编一道应用题要有两个已经知道的.数字及一个问题。如果少了一个数字或少了一个问题,这道就不好编了,更没办法算了。
四、听口编应用题操作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教师: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听老师编的应用题,摆出相应的算式。桌面上每人都有一个学具盒,学具盒里有1——10的数字看片及+、-、=。小朋友轻轻拿到学具盒,听老师的应用题摆出相应的算式。(教师报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的速度放慢,关注每一位幼儿,表扬很快摆对的幼儿。)
教师:摆对了吗?请摆好了的小朋友举手老师就会过来看看谁摆的又快又准确。(教师评价幼儿操作结果,并对还不能很快摆出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教师:小朋友把数字卡片及符号轻轻的送回家。下课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创编加法应用题。
收拾操作材料,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1、看图编应用题在大班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难的教学内容,也是幼儿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更是锻炼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努力贯测逻辑思维训练的原则。并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应用题的基本结构都是已知两件事和一个基本问题组成的。幼儿要解答应用题,必须对题的数量进行分析,了解构成要素的概貌,然后才能解答。这也就是应用题所必须进行的结构训练。当教师出示牛奶瓶图时,很容易激发幼儿的思维兴趣,引起他们的联想。接着把“原来有一只奶瓶,后来又送来四只”这样一个数量关系,寓于结构,融于情境中,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分析、综合思维过程,不仅可以使幼儿达到真正理解题意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事实上,幼儿马上就能异口同声地把答案喊出来。
然而,我发现在活动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试着让幼儿自己上来创编应用题,细节方面处理的不够经验,幼儿在这个环节花的时间很多,而事实上孩子们创编的应用题前两句基本是一个模型:本来有——后来又来了——。我想针对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活动中,可以引导孩子们去丰富。也希望家长多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创编应用题,同时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有5个幼儿甚至不会问问题,直接给出答案。最后的看算式编应用题的时候,有的孩子直接独处算式,我稍稍有些许变动,使得幼儿在独立完成列式时遇到了困难,有的观察仔细,有的不能理解题意,我就引导孩子按照刚才的方法进行创编应用题。这可能是老师在我们编好应用题时我没有很好的进行总结,帮助幼儿进行梳理,。这让幼儿在学习的时候没能很好的掌握。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幼儿逐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要求。转化训练,一方面是符合幼儿思维的水平和特点,另一方面要让幼儿参与转化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我坚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挖掘每个教育环节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努力引领幼儿真正探索学习。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 篇3
1、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4.3厘米,面积是17.2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2、去年小明比他爸爸小28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8倍。小明今年多少岁?
3、果园里梨树和桃树共有365棵,桃树的棵树比梨树的2倍多5棵。果园里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4、一辆汽车第一天行了3小时,第二天行了5小时,第一天比第二天少行9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甲、乙两地相距1000米,小华从甲地、小明从乙地同时相向而行,小华每分钟走80米,小明每分钟走45米。两人几分相遇?
5、两地间的路程是21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3.5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2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6、甲、乙两地相距189千米,一列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2千米,一列慢车从乙地去甲地每小时行54千米。若两车同时发车,几小时后两车相距31.5千米?
7、一个筑路队要筑1680米长的路。已经筑了15天,平均每天筑60米。其余的12天筑完,平均每天筑多少米?
8、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12把椅子,共付215.40元,每把椅子7.5元。每张桌子多少元?(先用方程解,再用算术方法解。)
9、菜场运来萝卜25筐,黄瓜32筐,共重1870千克。已知每筐萝卜重30千克,黄瓜每筐重多少千克?
10、用两段布做相同的套装,第一段布长75米,第二段长100米,第一段布比第二段布少做10套。每套服装用布多少米?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 篇4
一般应用题没有固定的结构,也没有解题规律可循,完全要依赖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的线索。
要点:从条件入手?从问题入?
从条件入手分析时,要随时注意题目的问题
从问题入手分析时,要随时注意题目的已知条件。
例题如下:
某五金厂一车间要生产1100个零件,已经生产了5天,平均每天生产130个。剩下的如果平均每天生产150个,还需几天完成?
思路分析:
已知“已经生产了5天,平均每天生产130个”,就可以求出已经生产的个数。
已知“要生产1100个机器零件”和已经生产的个数,已知“剩下的平均每天生产150个”,就可以求出还需几天完成。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 篇5
在小学阶段,我们接触到的典型的应用题主要有归一应用题、相遇应用题和求平均数的应用题。
归一应用题的关系式有:单一量数量=总数,总数数量=单一量,总数单一量=数量。相遇问题应用题的关系式有: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相遇时间=速度和。平均数问题应用题的关系式有:总数总份数=平均数,总数平均数=总份数,平均数总份数=总数。
有一道题的题型是这样的:在某次期末考试中,奇奇同学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4分,数学、外语的平均分是88分,外语、语文的平均分是86分,三门功课各是多少分?我们可以根据:语文+数学=942=188(分),数学+外语=882=176(分),外语+语文=862=172(分)。
这样我们就可以求出三门功课的总分,用三门功课的总分分别减去两门科目的总分,就求出了第三门功课的成绩了。
外语:﹙942+882+862﹚2-942=80(分)
语文:﹙942+882+862﹚2-882=92(分)
数学:﹙942+882+862﹚2-862=96(分)
在遇到一些难题时,我们不能慌张,先要多读几遍题目,将题目理解透了,再动笔,在需要的情况下要多画线段图,画线段图有助于我们理解题目。在做题时,要多想想数量关系式,这样可以理清我们的做题思路。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 篇6
1.甲、乙二人骑自行乐从环形公路上同一地点同时出发背向而行。现在已知甲走一圈用的时间是70分钟,如果在出发后第45分钟,甲、乙二人相遇,那么己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2.一项工程,甲、乙两人合作8天可以完成乙、丙两人合作6天可以完成;丙、丁两人合作12天可以完成;那么甲、乙合作多少天可以完成?
3.一项工程,甲独做20天完成,乙独做30天完成,若此项工程甲先干若干天后,由乙接着做,共用了25天完成。问:甲、乙各工作几天?
4.制造一批零件,甲、乙二人合作8天可以完成,甲独做12天完成,若乙先于若干天后,由甲继续做,全部完工用15天求甲、乙二人各工作了几天?
5.某工程甲、乙二人合作需30日可以完成,今二人合作12日后,余下的工程由甲一人做24日完工。问:此工程由甲、乙二人独做各需几日?
6.某工程甲、乙二人合作12天可以完工,若甲做10日后.乙又继续做15日也能完成此工程。问:甲、乙每人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要多少天?
7.某工程由甲、乙二人合作需2.4日完工,而由乙一独做需6日才可完工今此工程如果第一日由乙做起,第二日由甲接着做,这样二人轮流做,要几日可以完成?
8.某项工程甲独做12天完工,乙单独做15天可以完工,丙独做18天可以完工,今第一天由甲开始做起,第二天由乙做.第三天由丙做以后按辽个顺序轮流做,周而复始,问:这样做几天才能完工?
9.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经12时小时相遇后.快车又行8小时到达乙站.才慢车还要行多少小时才能达甲站?
10.一件工作.甲做5小时后由乙来做,3小时可以完成。乙做9小时以后由甲来做,也是3小时可以完成,那么甲做一小时以后由乙来做几小时可以完成?
11.一项工作如单独做,甲需10天完成,乙要15天完成,丙需20天完成现由甲、乙、丙合作,但中途甲另外有任务离开,待完工的时候用了6天。问:甲工作了多少天离去的?
12.水地装有甲、乙两个水管。开放甲管3小时20分注满水池的一半,接着又开放乙管两管一齐注水,又经过2小时15分才注满水池,如果乙管每小时能注水13立方米,则这个水池的容积是多少?
13.有甲、乙两组工人,同做一项工程,如果完全由甲组做9日完工,如果完全由乙组做需要27日完工,现在这项工程由甲组工工人的和乙组工人的会共同合作那么几日就能完工?
14.有一项工程,甲独做12日完工,乙独做要18日完工个由甲、乙合作,如果其中甲休息一日,要几日才能完工?
15.有一项工程,先由甲独做2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钟完成如果一开始就由三人合作,需要多少小时可以完成全部工程?
16.有一项工程甲、乙合作8天完成,乙、丙合作10天完成,甲、而合作12天完成,现在这项工程由甲、乙、丙三人合作,几天完成?
17.甲、乙二人合作一项工程,甲因事停工5天用15无才完工,如果甲不停工,则12天即可完工。问:二入独做此工程各需几天?
18.一件工作,单独做,甲12天完成。乙15天完成丙20天完成,现由甲、乙合作4天然后丙来参加。问:丙参加还需多少天完工?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 篇7
1、一件工作,单独一个人做,张师傅有8小时完成,李师傅要12小时完成。现在两个人合做,多少小时完成?
2、修一条的路,甲队单独修要20天,乙队单独修要30天。两队同时修,要多少天完成?
3、运一批货物,大卡车单独运20次运完,小卡车单独运要40次运完。两辆卡车同时运,多少次可以运?
4、一项工程,A队要40天完成,B队要60天完成,两队合做20天,完成了全工程的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5、从A地到B地,客车8小时行完全程,货车要10小时行完全程。现在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出发,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6、一件工作,张师傅要8天完成,李师傅3天完成了,两位师傅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7、加工一批零件,黄师傅完成,洪师傅天完成。两人合作多少天完成?
8、挖一条水渠,甲组要12天挖完,乙组要15天挖完。现在甲组先挖4天,然后两组合挖,还有多少天完成?
9、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要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要25天完成。现在两队先合做2天,如果由甲对单独做,还要多少天完成?
10、甲、乙两个工程队修一条铁路,两队合修12天完成,甲队单独修要2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要多少天完成?
11、加工一批服装,甲车间要20天完成,乙车间要30天完成,两个车间同时做多少天可以完成一半?
12、一件工作,甲、乙合做12天完成,已知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1:3。两人单独做各要多少天?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 篇8
1、 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80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70千米,几小时两列火车相遇?
2、 两列火车分别从两个车站同时相向出发,甲车每小时行8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8千米,经过8小时两车相遇。两个车站之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3、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经过12小时两车相遇。甲列车每小时行93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7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师徒两人合作加工550个零件,11小时能加工完,师傅每小时加工30个,徒弟每小时加工多少个?
5、甲、乙两队合挖一条水渠,甲队从东往西挖,每天挖75米;乙队从西往东挖,每天比甲队少挖5米,两队合作8天挖好,这条水渠一共长多少米?
6、甲、乙两艘轮船从相距564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而行,已知甲船每小时行42千米,乙船每小时行52千米,甲乙两船几小时相遇?
7、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56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65千米,乙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
8、A、B两地相距3300米,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甲每分钟走70米,乙每分钟走65米,已经行了20分钟,甲乙两人此时相距多少米?
9、甲、乙两列汽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2千米,经过7小时两车相遇。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0、 一辆公共汽车和一辆小轿车同时从相距46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公共汽车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小汽车每小时行52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11、 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00千米的两个城市开出,相向而行,4小时后两车相距20千米,甲车每小时行6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2、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5千米,两车10小时后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3、甲乙相距64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第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6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34千米,两辆汽车从开出到相遇用了几小时?
14、甲、乙两地相距1140千米,客车先行40千米后,货车从乙地出发,两车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使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使40千米,货车出发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15、客车与货车同时从某站出发,反向而行,客车向南,每小时行驶64千米,货车向北,每小时行驶58千米,3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16、水果市场运来72箱苹果和同样多箱的梨,共重1440千克,已知苹果每箱重12千克,梨每箱重多少千克?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 篇9
解题关键:
“工程问题”指的都是两个人以上合作完成某一项工作,有时还将内容延伸到相遇运动和向水池注水等等。解答工程问题时,一般都是把总工作量看作单位“1”,把单位“1”除以工作时间看成工作效率,因此,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
工程问题睥关系式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或: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的时间
例题讲解
1、加工360个零件,单独完成这批任务,甲需要20天,乙需要30天,两人共同工作,需要多少天能完成任务?
分析:加工360个零件,单独完成,甲需20天,甲的工作效率是360÷20=18(个),乙需要30天,乙的工作效率是360÷30=12(个),两人合作,那么工作效率和是18+12=30(个)。
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做的工作时间,即360÷30=12(天)
解:360(360÷20+360÷30)
=360÷30
=12(天)
答:需要12天能完成任务。
或:如果把工作总量360个看作单位“1”,那么,甲的工作效率是1/20,乙的工作效率是1/30
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是1/20+1/30,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做的工作时间
1÷(1/20+1/30)
=1÷1/12
=12(天)
2、一项工程,由甲队单独工作需要15天完成,由乙队单独工作需要12天完成,由丙队单独工作需要10天完成。现在由甲乙两个工程共同工作了3天后,剩下的工程由丙队单独完成,丙队还需要几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
分析:
这一项工程看作单位“1”,甲队单独工作需15天完成,工效应是1/15,乙队单独工作需要12天完成,乙工效应是1/12,丙队单独工作需10天完成,丙队工效应是1/10,现由甲乙两队先共同工作3天,可完成这项工程的(1/15+1/12)×3=9/20,还剩下1-9/20=11/20,剩下的由丙队去完成,需要的天数是11/20÷1/10
解:[1-(1/15+1/12)×3]÷1/10
=[1-9/20]÷1/10
=11/20÷1/10
=5.5(天)
答:丙队还需要工作5.5(天)
3、一个水池安装甲、乙两个进水管和丙放水管,单开甲管4小时能把空池注满水,单开乙管5小时能把空池注满水,单开丙管3小时能把满池水放完。现在三管同时打开,几小时能把空池注满?
分析:
把一池水看作单位“1”,单开甲管4小时能注满,甲效是1/4,单开乙管5小时能注满,乙效是1/5,单开丙管3小时能放完,丙效是1/3。三管同时打开,因甲、乙是进水管,使水增加,丙是放水管,使水减少,那么,三管齐开的工作效率和是1/4+1/5-1/3,工作时间可求。
解:1÷(1/4+1/5-1/3)=1÷7/60=8+4/7(小时)
答:三管同时打开8+4/7小时能注满水池。
4、一项工程,甲单独干需要20天,乙单独干需要30天,现在由他们两人合干,又知甲在工作途中先请了3天事假,后因公事出差2天。求他们完成这项工程从开工到结束一共花了多少天?
分析:甲单独干需要20天,甲的工作效率是1/20,乙单独干需要30天,乙的工作效率1/30。又甲工作途中请了3天事假,出差2天,而乙从开工到完工一直在干,那么,甲走5天时,乙是单独干了5天,其余天数是甲乙合干的。即从工程总量中减去乙独干的5天工作量,余下的合干的。合干的天数+乙单独干的5天=完成工程共花的天数。
解:(1-1/30×5)÷(1/20+1/30)+5
=5/6÷1/12+5
=10+5
=15(天)
答:他们完成这项工程一共花了15天。
5、有A、B两项工作,王师傅独做A项工作要9天完成,独做B项工作要12天完成;李师傅独做A项工作要3天完成,独做B项工作要15天完成。如果两人合作完成这两项工作,最少需要多少天?
分析:独做A项工作天数工效独做B项工作天数工效
王师傅9天1/912天1/12
李师傅3天1/315天1/15
如果按两人先共同做完A项工作,再共同去完成B项工作,那么,完成这两项工作的天数是
1÷(1/9+1/3)+1÷(1/12+1/15)
=1÷4/9+1÷9/60
=(2+1/4)+(6+2/3)
=8+11/12(天)
而题目要求最少需要多少天,上面所求天数是最少的吗?否,从分析中我们看到,做A项工作李师傅工效高,做B项工作王师傅工效高。要想时间最少,必须发挥各人的特长,选择最佳分配方法。这就让李师傅单独去做3天完成A项工作,王师傅先单独做B项工作,3天后,待李师傅完成了A项工作,再两人共同做B项工作剩下的部分。
解:(1-1/12×3)÷(1/12+1/15)+3
=3/4÷9/60+3
=5+3
=8(天)
答:完成这两项工作最少需要8天。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 篇10
1、 李老师要用80元买一些文具作为年级运动会的奖品。他先花45.6元买了8本相册,并准备用剩下的钱买一些圆珠笔,每枝圆珠笔2.50元。李老师大约还可以买几枝圆珠笔?
2、 2台同样的.抽水机,3小时可以浇地1.2公顷,1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
3、 前年小明比妈妈小24岁,今年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3倍。小明和妈妈今年分别是多少岁?
4、 有一块梯形麦地,上底200米,下底330米,高100米,现有一台收割机,作业宽度是1.8米,每小时行5千米,大约多少小时可以收割完这块麦地?
5、 一个玩具厂做一个毛绒玩具原来需要3.80元的成本。后来改进了制作方法,现在只需要3.60元的成本。原来做180个毛绒玩具的成本现在可以做多少个?
6、 一条公路长360米,甲、乙两支施工队同时从公路的两端往中间铺柏油。甲队的施工速度是乙队的1.25倍,4天后这条公路全部铺完。甲乙两队每天分别铺柏油多少米?
7、 一次从地球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约经过2.56秒收到从月球反射回来的信号。已知光速是每秒30万千米,算一算这时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
8、 一个立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分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
9、 有一个长方体,底面是正方形,高是24厘米,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10、 幼儿园小班的20个小朋友和大班的30个小朋友一起分饼干,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分10块,大班的小朋友每人比大、小两个班小朋友平均分的份数多2块。求一共分掉了多少块饼干?
11、 在育英文化节上,小学部举行了“我心中的百灵鸟”歌唱比赛。6个评委给3号选手打的分数分别是:96.5分、92.5分、87.5分、100分、83.5分、77分。根据评分规则,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是该选手的最后成绩。请你求出3号选手的最后得分。
12、 一艘轮船发生漏水事故,立即安装两台抽水机向外抽水。此时已漏进水800桶。一台抽水机每分钟抽水18桶,另一台抽水机每分钟抽水14桶,50分钟把水抽完。每分钟漏进水多少桶?
13、 在一个停车场停车至少要交费3元。如果停车超过2小时,每多停一小时要多交1.10元(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小王在离开这个停车场时交了7.40元。他在这个停车场停车几小时?
14、 一根竹竿长若干米,用一根绳子来量多1.8米,如果将绳子对折后再来量,又少1.2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15、 在一个长12厘米,高8厘米的长方体水箱中浸没一具棱长为6厘米的立方体,水面上升2厘米,则这个长方体水箱的宽是多少厘米?
16、 陆、海、空三兵组成的仪仗队,每兵种有400人,分成8路纵队前进,陆军队伍前后间隔1米,海军队伍前后每人间隔2米,空军队伍前后每人间隔3米,每兵种队伍之间间隔4米,三兵种每分钟都走80米,三兵种的仪仗队通过98米的检阅台需要多少分钟?
17、 白铁制品厂制作一种长方体无盖的水箱,长是3分米,宽是1.5分米,高是2分米。制作100个这样的水箱,至少要白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18、 甲、乙两人练习跑步,如果甲让乙先跑10米,那么甲跑5秒钟可追上乙;如果甲让乙先跑2秒钟,那么甲跑4秒钟就能追上乙。甲、乙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19、 有一等腰三角形ABC,已知AB=AC,BC边上的高是4.8厘米,AC边上的高是3.6厘米,AC=8厘米,求三角形ABC的周长。
20、 甲、乙两地相距6千米,某人从甲地步行去乙地。前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80米,后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70米。问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分钟?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 篇11
五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
1、粮店运来两车面粉,每车装80袋,每袋25千克。这个粮店运来多少千克面粉
2、三年级同学到菜园收白菜,分成4组,每组11人,平均每人收45千克。一共收白菜多少千克
3、化肥厂计划生产7200吨化肥,已经生产了4个月,平均每月生产化肥1200吨,余下的每月生产800吨,还要生产多少个月才能完成
4、塑料厂计划生产1300件塑料模件,6天生产了780件。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要生产多少天才能完成5、李师傅上午4小时生产了252个零件,照这样的速度下午又工作3小时。李师傅这一天共生产零件多少件
6、水泥厂计划生产水泥3600吨,用2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20吨,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7、一堆煤3.6吨,计划可以烧10天,改进炉灶后,每天比原计划节约0.06吨,这堆煤现在可以烧多少天8、5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15千克,照这样计算,5吨油菜籽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9、小明家离学校1.5千米,小南家离学校1千米60米,谁家离学校近近多少。
10、一只非洲鸵鸟重约150千克500克,一头猪重约123.06千克,一只鸵鸟比一头猪重多少千克再把结果写成复名数。
11、一种播种机的播种宽度是3米,播种机每小时行5千米,照这样计算,2小时可以播种多少公顷。
12、修路队第一天修了1.078千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0.456千米,修路队两天一共修了多少千米4,希望小学的同学修理桌椅节约了40.25元,装订图书比修理桌椅少节约了3.7元.装订图书节约了多少元。
13、小亮爸爸给他买了一套电脑桌椅,一张椅子的价钱是45元,比一张桌子便宜12.5元.一张桌子多少元。
14、运动会跳远比赛,小红的成绩是2.85米,小明比小红多跳1.25米,小红比小菊多跳0.23米.这次跳远比赛谁得第一呢为什么。
15、小虎早上从家到学校上学,要走1.3千米,他走了0.3千米后发现没有带数学作业本,又回家去取.这样他比平时上学多走了多少千米
16、张大妈装了一篮菜去农贸市场卖,篮和菜原来称得质量7.4千克,卖出一些菜后,她回家称得篮和菜质量3.6千克.她卖出了多少千克菜。
17、甲,乙两地相距220米,小华和小红分别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当小华走了85.2米,小红走了70.5米时,两人还相距多少米。
18、一瓶油连瓶重3.4千克,用去一半后,连瓶还重1.9千克.原来有油多少千克瓶重多少千克。
19、修一条公路,已经修好了134.5千米,剩下的比修好的少13.6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20、一根竹竿垂直插入水池中,竹竿入泥部分是0.6米,露出水面部分是0.7米,水池深2米2分米,这根竹竿长多少米。
21、一根4.8米的长竹竿垂直插入水池中,竹竿的入泥部分是0.3米,露出水面的部分是1.75米,池水深多少米。
22、小张,小李,小王三人称体重,小张和小李合称共重90.8千克,小王和小李合称共重88.5千克.求小张比小王重多少千克。
23、张大伯家种了三块责任田.第一块1080平方米,比第二块多15.7平方米,第三块比第一块少8.5平方米.请你根据已知条件,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
24、水泥厂今年拨出332.4万元用于治污,改建污水池用去234.7万元,又拨款85.5万元,.现在厂里治污款还有多少万元。
25、乙地在甲,丙两地的正中间,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行48.5千米后离乙地还有14.5千米,这时汽车离丙地还有多少千米
26、某人买一件物品,付给营业员50元,营业员把这件物品标价的小数点看错了一位,找给他46.75元,他说找多了.这件物品的标价是多少元27、水果店运来了3筐苹果,每筐30.5千克,一共运来多少千克如果每千克苹果售价2.6元,这些苹果一共可收入多少元。
28、学校平均每天用电17.3度,5月份一共要用电多少度如果每度电0.5元,这个月要交电费多少。
29、一种窗户玻璃的长是1.3米,宽是1.1米,那么做12扇这样的窗户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玻璃(结果保留整数)
30、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土地,底边长比高多出3.5米,已知底边长是16.8米,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1、苹果每千克3元,桔子每千克2.2元,小明用30元钱买分别买5千克苹果和桔子,应变找回多少元。
32、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5,乙丙两数的一半是4.5,甲数是多少
33、小明买5千克苹果用去16.5元,小红买7千克苹果用去21.7元,谁买得贵贵多少。34、甲乙两地相距66千米,一艘轮船从甲地到乙地用了1.2小时,返回时用了1小时,这艘轮船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5、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1米,比宽长2米,在这块菜地上共收白菜445.5千克白菜,平均每平方米地收白菜多少千克。
36、一批货物75吨,已经运了6次,还剩41.4吨,平均每次运了多少吨剩下的还要运几次(结果保留整数)37、有5个数的平均数是19.68,前3个数的平均数是18.9,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9.4,中间一个数是多少。38、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5.6分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9、小明和爸爸玩电动飞机,买票时小明付出10元,找回2.5元,电动飞机的票价学生是成人的一半,那么学生票和成人票各是多少元
40、一批煤,每天烧3.6吨,可以烧30天,如果每天烧2.4吨,可以烧多少天
41、五年级一班分成3组投篮球,第一组10人,共投中28个;第二组11人,共投中33个;第三组9人,共投中23个.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
4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5时平均每时行60千米,后3时平均每时行56千米,这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43、五年级两个班参加植树活动.一班37人,共植树132棵;二班35人,共植树120棵.五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五年级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44、一个班有22个男生,平均身高140.5厘米;有18个女生,平均身高142.5厘米.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45、一个长方体铁盒,长18厘米,宽15厘米,高12厘米。做这个铁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
46、一个长方体的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0.6米,做这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木板如果这个木箱不做上盖呢
47、甲、乙两城相距4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驶6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驶40千米,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8、育新中学甲班有男同学27人,女同学18人,一起去划船(每条船不超过6人)要保证每条船上男女同学都分别相等,请你算一算,应该租几条船
49、学校在排练团体操,要求队伍分别变成12行、15行、18行、24行,都能变成矩形.问最少需要多少人参加团体操的排练
50、张师傅加工一批零件,4天完成了84个,照这样计算,再用5天就能把这批零件加工完。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51、一块红布长30米,宽1.5米,用它做两条直角边都是5分米的直角三角形小旗,可以做多少面
52、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长48米,高30米,种了大豆和玉米,大豆面积是玉米的2倍,种的大豆和玉米各是多少平方米
53、一种压路机的作业宽度为1.8米,每分钟前进60米,这种压路机1小时可以压路多少平方米
54、龟鹤共有100个头,350只脚.龟,鹤各多少只
55、鸡兔同笼共有头100个,足316只,求鸡兔各有多少只
56、30枚硬币,由2分和5分组成,共值9角9分,两种硬币各多少枚
57、有钢笔和铅笔共27盒,共计300支.钢笔每盒10支,铅笔每盒12支,问两种笔各有几盒
58、小红用13元6角正好买了50分和80分邮票共计20张,求两种邮票各买了多少张
59、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列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90千米,几小时两列火车相遇60、两列火车从两个车站同时相向出发,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8千米,经过2.5小时两车相遇.两个车站之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61、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988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经过5.2小时两车相遇.甲列车每小时行93千米,乙列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62、一块梯形的花圃,上底是5米,下底是5米,高是4米。如果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花60枝,那么这个花圃,一共可产鲜花多少枝
63、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2.56平方米,上底是1.02米,高是3.14米,这个梯形的下底是多少米
64、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一列快车从天津开出,同时有一列慢车从济南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千米,慢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65、张刚用13.6元买了20张6角和8角的明信片,6角、8角的明信片各有多少
66、甲、乙两个工程队修一条长1400米的公路,他们从两端同时开工,甲队每天修80米,乙队每天修60米,多少天后能够修完这条公路
67、淮南到芜湖的距离是240千米。每天早上6:30从淮南出发的客车以每小时58千米的速度开往芜湖,同时有一辆从芜湖出发的客车以每小时62千米的速度开往淮南。两车什么时刻在途中相遇
68、商店有彩色电视机210台,比黑白电视机的3倍还多21台.商店有黑白电视机多少台
69、修路队修一段路,前8天平均每天修路150米,余下3000米又用4天修完。这个修路队平均每天修路多少米
70、用一根长12.4分米的铁丝围成一个等腰梯形,已知这个梯形的两腰共长6.4分米,面积是9平方分米,这个梯形的高是多少分米
71、河里有鹅鸭若干只,其中鸭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4倍.又知鸭比鹅多27只,鹅和鸭各多少只
72、一个林场要栽树20xx棵,前3天平均每天栽350棵.其余的要求2天栽完,平均每天要栽多少棵
73、甲、乙两城相距4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驶6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驶40千米,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74、修路队修一段路,前8天平均每天修路150米,余下3000米又用4天修完。这个修路队平均每天修路多少米
75、工程队修一条长54千米的公路,前7天修了6.3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余下的还要多少天完成
76、a、b两地相距48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6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77、工程队要全修一条长4.8千米长的水渠,计划用15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0.08千米,实际多少天就完成了任务
78、六年级两个班的学生采集树种,一班45人,每人采集了0.13千克,二班36人共采集6.15千克,两个班一共采集树种多少千克
79、服装厂做校服,现在每套用布2米,比原来每套节省用布0.2米,现在做880套校服的布料原来只能做多少套
80、一桶连桶共重9.2千克,倒去一半后,连桶还重5.6千克,问桶重多少千克
81、某钢厂全年计划产钢54000吨,结果提前两个月完成任务,实际每月比计划每月多生产多少吨
82、学校买来4张办公桌和9把椅子共用891元。已知1张办公桌和6把椅子的价钱相同,每把椅子,每张办公桌各多少元
83、甲乙两城相距28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城相对开出,3.5小时两车相遇,已知其中一辆汽车每小时行38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4、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0.45千米,30天完成,实际每天的工作效率是原计划的1.2倍。完成这项任务,实际需要多少天
85、一个农具厂要生产2500件小农具,前5天每天生产180件,余下的要在8天内完成,每天应生产多少件农具
86、学校食堂运回面粉26袋,每袋20千克,运回大米的重量比面粉重量的2倍少80千克。运回大米多少千克
87、某工地需要47吨沙子,用一辆载重4.5吨的汽车运了6次,余下的改用一辆载重2.5吨的汽车运,还要运多少次
88、一个梯形果园,它的下底是240米,上底是180米,高是60米。如果每棵果树占地9平方米,这个果园共有果树多少棵
89、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城相对开出,4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90千米,是货车速度的1.5倍。甲乙两城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90、一个长方形长是18厘米宽是长的一半多2厘米.求这个长方形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
91、一个长方形是由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92、一个正方形纸条周长是64厘米把这个正方形对折变成两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求这两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93、一个梯形的下底的长是上底的3倍,把上底延长8厘米,组成一个面积是288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原来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94、一个梯形,下底长14厘米,高12厘米,如果下底减少6厘米,它就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95、一堆水泥电线杆堆成一个梯形,最上层有4根,最下层有12根,一共有5层,2堆这样的电线杆一共有多少根
96、刘店乡有一块长方形的牧地,长是宽的2倍,一辆汽车以每小时36千米的速度绕牧场一周需要0.5小时,这个牧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
97、一个三角形的底长3米,如果底延长1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就增加1.2平方米,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98、用一根长12.4分米的铁丝围成一个等腰梯形,已知这个梯形的两腰共长6.4分米,面积是9平方分米,这个梯形的高是多少分米(用方程解答)
99、一个林场要栽树20xx棵,前3天平均每天栽350棵.其余的要求2天栽完,平均每天要栽多少棵
100、修路队修一段路,前8天平均每天修路150米,余下3000米又用4天修完。这个修路队平均每天修路多少米
[精]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
处理文档已经成为现代办公室中保持高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关于范文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持有一致的观点。你应该很想找到适合新人借鉴的范文吧?没有阅读过“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的朋友肯定不应该错过这篇文章,为便再次阅读请将本文加入收藏!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 篇1
1、超市原有25筐桔子,又运进65筐,后来卖了40筐,超市现有桔子多少筐?
25+65-40
=90-40
=50(筐)
2、幼儿园举行庆六一活动,一共买了600个气球,用了260个红气球,190个黄气球,还剩多少个?
600-260-190
=340-190
=150(个)
3、妈妈用100元钱买回56米花布,做床单用去12米,做衣服用去27米,还剩多少米?
56-12-27
=44-27
=17(米)
4、要订购800只风筝,第一周做了286只,第二周做了327只。
(1)还剩多少只没完成?
800-286-327
=514-327
=187(只)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两周一共做了多少只?
286+327=613(只)
5、一班:矿泉水184个;易拉罐:240个
二班:矿泉水236个;易拉罐:169个
三班:矿泉水145个;易拉罐:246个
(1)一班和二班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184+236=420(个)
(2)三班收集的易拉罐比二班多多少个?
246-169=77(个)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例:一班和二班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必须列式解答。
(仿照上面的(1)、(2)问稍微改改就行,不要提很复杂的问题,容易出错)
6、一本语文书的厚度约为8毫米,5本这样的书厚度大约为多少毫米?合多少厘米呢?
8x5=40(毫米)
40毫米=4厘米
7、小红的身高是120厘米,妈妈的身高是165厘米,小红再长多少厘米就和妈妈一样高了?
165-120=45(厘米)
8、一根绳子长24米,每4米做一根跳绳,可以做多少根跳绳?
24÷4=6(根)
9、小明的身高是136厘米,冰箱比小明还高64厘米,冰箱比门矮25厘米。
(1)房门的高是多少厘米?
136+64-25
=200-25
=175(厘米)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冰箱高多少厘米?
136+64=200(厘米)
10、一辆自行车288元,一个风扇:245元,妈妈有600元钱,买这两样东西够吗?
288+245=533(元)
600>533
答:买这两样东西够。
11、剧院共有500个座位,一年级197人,二年级201人。
(1)剧院能同时容纳两个年级看电影吗?
197+201=398(人)
398
答:剧院能同时容纳两个年级看电影。
(2)如果有空位,还空几个座位?
500-398=102(个)
12、商店卖出340袋大米,卖出的面粉比大米多54袋,卖出面粉多少袋?
340+54=394(袋)
13、洗衣机568元,比录音机贵280元,录音机多少元钱?
568-280=288(元)
14、小东立定跳远跳了140厘米,小华比小东多跳30厘米,小强比小东少跳38厘米。
(1)小华跳了多少厘米?
140+30=170(厘米)
(2)小强跳了多少厘米?
140-38=102(厘米)
15、三年级捐435元,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捐78元,五年级捐的比四年级少27元。
(1)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捐多少钱?
435+78+435
=513+435
=948(元)
(2)五年级捐了多少钱?
435+78-27
=513-27
=486(元)
16、六.一儿童节到了,同学们在折千纸鹤。小华折了203只纸鹤,小红折的比小华多47只,小丽折的比小华少20只。
①小红折了多少只千纸鹤?
203+47=250(只)
②小华和小丽大约一共折了多少只?
203-20=183(只)
203+183≈400(只)
200 200
17、光明小学女生有496人,男生比女生多64人,男生有多少人?幼儿园一共有多少人?
496+64=560(人)
496+560=1056(人)
18、有一桶油,第一次倒出125千克,第二次倒出的比第一次少30千克,两次一共倒出多少千克?
125-30+125
=95+125
=220(千克)
19、商店有200个红气球,红气球比黄气球多50个,一共多少个气球?
200-50+200
=150+200
=350(个)
20、幼儿园图书室有300本故事书,已经借出228本,剩下的每个班分9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300-228)÷9 入列综合算式,千万别掉括号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 篇2
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内容编8以内加、减法的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2.让幼儿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看图编应用题的想象力。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坐姿和正确的握笔姿势,并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能根据图片内容编8以内加、减法的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四、活动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演示法、谈话法、操作法等等。
1、1-20单数,两个两个数1-20,五个五个数。
1.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复习数数。
2.师幼共同玩碰球游戏。
运用不同的形式复习数数,激发幼儿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巩固对数的认识。
提问:小朋友,图片上有什么呀?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能将这件事情编成一道应用题说一说?那列成算式怎么说?你还能根据这个算式编出其他的应用题吗?
3、看图自编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接下来老师可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谁能又快又准地看着图片编一道应用题并列出一个算式呢?
3、教师出示第三幅图片(小朋友玩气球)。
7、师:小朋友,你们都会了吗?现在可是要你们来练练本领咯!
8、出示图片,讲解作业要求与方法。
注意:
(1)写作业时记得看清楚是加法还是减法哦!
(2)我们在写字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谁来说说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小结:将纸放平摆正,抬头挺胸,手臂放平,食指与拇指的前端捏住笔杆,眼睛离纸头比要一把尺还长一点的距离。
9、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行列算式。
6.说一说正确的坐姿和握笔的方法。
1.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清晰的了解整个事件,活动中教师以提问的引导方式帮助幼儿学会看图编应用题和看图列算式两个主要技能。在这里教师只是辅助的作用,运用课件生动形象又直接的观察让幼儿能更进一步的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不仅学习了新的技能,而且提升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2.在本次活动中,运用课件创设了多种不同的情景氛围,让孩子在感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去学习,在复习数数和碰球游戏的.基础上清晰地知道6、7、8的组成与分合,在观察图片与对话中帮助幼儿梳理图中内容,使得幼儿能更好理解内容,让绝大多部分幼儿都能较轻松的编出应用题并列出算式。
3.在操作环节中,询问并提醒幼儿正确的坐姿与握笔姿势,让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注意到写字时的良好习惯,并应该每次都坚持保持正确姿势。
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作业纸,其他幼儿进行检查作答情况。通过作业点评帮助幼儿了解自己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用题”相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较为难理解又难掌握的领域,如何让幼儿们在提倡的“玩中学”这一模式中掌握知识点呢?我将此作为本次课堂设计的一个难点。以动画人物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随着喜爱的动画人物进入我所创设的环境中,让幼儿们在与动画人物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性的学习。在编应用题时,小朋友基本能大声的来编,可能是父母在场的关系,小朋友积极举手,认真的投入到活动中。在数学练习时,父母们都走去看自己的宝宝做练习,这个环节有点乱,可是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这个环节在父母们的一起参与下结束了。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 篇3
导语:数学乘除法在生活中应用也是比较广泛的,所以要巩固知识哦!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小学数学乘除法应用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1、原来有22人看戏,来了13人,又走了6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面包房做了54个面包,第一组买了22个,第二组买了8个,还剩多少个?
3、男生有22人,女生有21人,其中有16人参加比赛,还有多少人没参加?
4、三个小组一共收集了94个矿泉水瓶,第一组收集了34个,第二组收集了29个,第三组收集了多少个?
5、汽车里有41人,中途有13人上车,9人下车,车上现在还有多少人?
6、小红有28个气球,小芳有24个气球,送给幼儿园小朋友15个,还剩多少个?
7、小军和小丽做灯笼,小军做了21个,小丽做了18个,送给老师50个,他们还要做多少个?
8、故事书有74页,小丽第一天看了20页,第二天看了23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9、羊圈里原来有58只羊,先走了6只,又走了7只,现在还有多少只?
10、小东上午做了10道数学题,下午做的比上午多3道,小东一共做了多少道?
11、小红看故事书,第一天看了15页,第二天看的比第一天少6页,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12、小明今年8岁,爸爸今年35岁。爸爸50岁时,小明多少岁? 13、小东今年6岁,妈妈今年30岁。小东12岁时,妈妈多少岁?
14、爸爸、妈妈和哥哥都掰了9个玉米,我掰了6个,我们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
15、小明种了5行萝卜,每行9个。送给邻居15个,还剩多少个?
16、会议室里,单人椅有30把,双人椅有8把,一共能坐多少人?
17、食堂运来3车大米,每车8袋,吃掉18袋后,还剩多少袋?
18、有40人要过河,租8条小船(每条小船限乘4人)和1条大船(每条大船限乘6人),够坐吗?
19、小明买一支钢笔花了8元,买书包的'钱是买钢笔的6倍,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
我有50元,要买一件29元的衣服和一副18元的眼镜,还剩多少元?(两种方法)
20、小李有43张邮票,小生的邮票比小李多9张,小英的邮票比小生少14张。(1)小生有邮票多少张?
(2)小英有邮票多少张? (3)他们三人一共有邮票多少张?
21、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用20元买票够吗? 票价:儿童票每张:5元;成人票每张:8元。
23、2002年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B组得分,中国队主场得分12分,客场得分比主场得分少5分,中国队的总分是多少分?
24、2002年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B组得分,卡塔尔队主场得分3分,客场得分是主场得分的2倍,卡塔尔队的总分是多少分?
25、小明今年8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4倍,爸爸比小明大多少岁?
26、小刚存了8元,小兵存的是小刚的9倍,小兵和小刚一共存了多少钱?
27、6个小朋友要折80只纸鹤,每人已折了9只,还要折多少只? 12元能买3辆小汽车,要买5辆小汽车要多少元?
28、有2箱水,每箱有8瓶,把这些水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几瓶?
29、2张纸可以做8朵花,5张纸能做多少朵?
30、同学们去公园划船,每6人一组,需要4条船。如果每8人一组,需要几条船?
31、张姨用15元买了3双鞋,买5双鞋要多少元?
32、王老师买8条跳绳用了40元,一个皮球比一条跳绳贵3元,一个皮球多少元?
33、有4篮苹果,每篮9个,把苹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几个? 34、小红每天做8朵红花,做了3天。她要把红花奖给6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多少朵?
35、妈妈买了3个茶杯用去24元,爸爸买了4个碗用去36元。茶杯和碗哪个贵?贵多少?
36、25人用一条船过河,每次只能坐5人,要几次才能过完?
37、有4只小兔,小猴的只数是小兔的3倍,现在每2只小猴分成一组去抬东西,可以分成几组?
38、3个小动物吃了12个苹果,7个小动物要吃多少个苹果?
39、一本故事书24页,小红每天看6页,几天看完?这本故事书小明8天看完,每天要看几页?
40、小东有4元,小明的钱的小东的3倍。小明买6个本子刚好把钱用完,每个本子几元?
41、小朋友吃早餐,每6人坐一张桌子,要坐2张桌子,一共有多少人? 46、妈妈买了4盒彩笔,每盒8支,用去了15支,还剩多少支?
42、小明和小红写字,小明写了3行,每行6个,小红写了15个,谁写得多?多几个?
43、小明和小红写字,小明写了3行,每行6个,小红写了4行,每行5个,两人一共写了多少个?
44、操场上有6行,每行6人,如果排成4行,每行有多少人? 50、有24张画,平均挂在6间教室,每间教室有多少张? 1、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又买来4张,现在有多少张?
45、同学们做了40朵花,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46、同学们分5组做纸花,每组做8朵。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47、老师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华算了32道,还有几道没算?
48、老师出了4栏算式,每栏9道。小明算了34道,还有几道没算?
49、同学们做了16只红风车,20只花风车。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50、同学们分4组做风车,每组做9只。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 篇4
比和比例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中,比的应用题包括:比例尺应用题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正、反比例应用题。
(一)比例尺应用题
这种应用题是研究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 解答这类应用题时,最主要的是要清楚比例尺的意义,即: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根据这个关系式,已知三者之间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未知的量。
● 例题如下:
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城到B城的距离是8厘米,A城到B城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 思路分析:
把比例尺写成分数的形式,把实际距离设为x,代入比例尺的关系式就可解答了。所设未知数的计量单位名称要与已知的计量单位名称相同。
(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这类应用题的特点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分成两部分或几部分,求各部分的数量是多少。
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唯一接触到的不平均分问题。
● 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是:
先求出各部分的份数和,在确定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出各部分的数量。
按比例分配也可以用归一法来解。
● 例题如下:
一种农药溶液是用药粉加水配制而成的,药粉和水的重量比是1:100。2500千克水需要药粉多少千克千克药粉需加水多少千克?
● 思路分析:
已知药和水的份数,就可以知道药和水的总份数之和,也就可以知道药和水各自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知道了分率,相应地也就可以求出各自相对量。
(三)正、反比例应用题
解答这类应用题,关键是判断题目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里的量,还是成反比例的量。
如果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比值(一定),两种相向关联的量成正比例时,用下面的式子来表示:
kx=y(一定)。
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时,可用下面的式子来表示:
×y=K(一定)。
● 例题如下:
六一玩具厂要生产20XX套儿童玩具。前6天生产了960套,照这样计算,完成全部任务共需要多少天?
● 思路分析:
因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已知工作效率一定,所以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成正比例。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 篇5
活动目标:
了解自编应用题必须有两个数和一个问题,能编出7以内的数的应用题并说出算式。体验创编过程的成功与快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1.师:(出示PPT)我们先来复习一下7的分合式有哪些,请小朋友来说一下。
2.现在,谁能根据7可以分成1合6来列算式,提醒一下,这个分合式可以列出4个算式哦!
1+6=7,6+1=7:;7-1=6,7-6=1。
小结:对于加法来说,小的+小的=大的;对于减法来说,大的-小的,对应的那个数就是答案。
(出示第二张PPT),请小朋友来看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Eg:草地上有1只黄色的蝴蝶,又来了6只粉色的蝴蝶,现在一共有几只蝴蝶?
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应用题吗?(提示,加法两个,减法两个。)、
经过第一个的练习,谁能自己说出这一个。
Eg:草地上有5只灰色的兔子,又来了2只白色的兔子,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兔子?列算式,5+2=7
(根据上一个练习,同样请小朋友说出剩余的3个应用题)
(出示PPt3)刚才小朋友说的都很好,那现在来看这一个,会的举手。
活动延伸:
(PPt4)来看图,谁能根据这个图编出更多的应用题,列出更多的算式。
(根据:树上树下;鸟的大小;尾巴的方向)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用题”相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较为难理解又难掌握的领域,如何让幼儿们在提倡的“玩中学”这一模式中掌握知识点呢?我将此作为本次课堂设计的一个难点。以动画人物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随着喜爱的动画人物进入我所创设的环境中,让幼儿们在与动画人物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性的学习。在编应用题时,小朋友基本能大声的来编,可能是父母在场的关系,小朋友积极举手,认真的投入到活动中。在数学练习时,父母们都走去看自己的宝宝做练习,这个环节有点乱,可是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这个环节在父母们的一起参与下结束了。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 篇6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
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4+2=62+4=66-4=26-2=4
二、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7+3=103+7=1010-7=3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如:
①7+3=10
苹果是7个梨了是3个总体是10个
这是部分数也是部分数这是总数
同理:3+7=104+2=2+4=6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②10-3=7
水果有10个苹果有3个梨子有7个
这是总数这是部分数也是部分数
同理:10-7=364=26-2=4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如:
①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②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书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45+()=7()+2=5()+6=10
7-()=3()-2=85-()=1()-3=6
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课,我试了三次,不断反思自己在与幼儿活动时,出现哪些纰漏,并逐步加以改善。
第一次试教,活动效果不是很好,我发现幼儿对“总数”好理解,对“部分数”就有点难度,幼儿始终不能把“部分物体”与“部分数”联系起来。
第二次试教,我改变了指导方法,让幼儿集体操作活动时,个别指导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记录中的总数在哪里,是几?部分数在哪里,又是几和几?在这次活动中又发现有一部分幼儿离开实物,又找不到“总数”和“部分数”。因此我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让幼儿把直观的学具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以后,活动效果很不错。
第三次试教,效果显著。
总结三次的数学教育活动,得到的启示是:
①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找到新的切入点。
②寻找数学中规律,以点代面,一通百通。
③与其他活动一样,以游戏为主,化抽象为具体。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 篇7
某工厂加工一批零件,3个工人5天加工了315个,照此速度,5个工人12天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
【思路导航】这是一道“二次归一问题”,即题目中有两个份数,需要用两次除法才能求出单一量。
根据已知条件,“3个工人5天加工了315个”,那么每人每天加工的数量就是:315÷3÷5=21(个)。
有了单一量之后,“5个工人12天”加工的总数就是每人每天加工的数量乘人数,再乘天数,也就是21×5×12=1260(个)。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 篇8
活动目标:初步学习自编加法应用题
活动重点:学习编应用题的方法
活动难点:理解应用题中各要素的关系。
活动准备:找朋友的音乐、课件、图片、算式卡片
活动过程:
一、师生合作、共同游戏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我会邀请我的好朋友到前面来。
师:老师请了几个小美女?
师:4个小美女(同时出示图卡)这个游戏真好玩,我们再来玩一次。
师:老师请了几个小帅哥?
师:3个小帅哥(同时出示图卡)
师:现在我来提一个问题:一共请来了几个小朋友?出示图卡(一共?)
师:我刚才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我刚才说到的两个数字代表什么?
师:刚才我们说了一件找朋友的事情,出现了2个数字,提出了一个问题,是用"一共"来提问的,这就是加法应用题。现在我请xx来完整的编一下(图文结合)(编应用题的模式)
二、看图编应用题
师:你们真棒,给自己鼓鼓掌,我们再来编一编
师:你看到了什么?(强调完整)出示数字1
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出示数字2
谁来提一个问题?出示加号
他们三个合起来就是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谁能把刚才的事情编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引导幼儿理解问题中不能出现数字
师:我们再来看下一副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出示数字3
师:你又看到了什么?出示数字3
师:谁来提一个问题
师:你们真聪明,那我要出一道难得,考考你们了
出示5+3,谁来编编?
谁来自己编一道,请另一名幼儿列算式(引导幼儿拓开思维)
三、幼儿分组编应用题
师:你们都很棒。老师带来了许多的图片和算式,请聪明宝贝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编一编。我这里有两个要求:
1、请两个小朋友选一张图片,相互编一编,看谁编的好。
2、编完一张可以再换一张编。
3、合作完以后可以自选一张也可以去给客人老师讲一讲你编的。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发现观察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的思维,从而让幼儿理解减法应用题的实际意义,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能提高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了成功喜悦,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的理念,然而我也发现了不足,幼儿在创编过程中,内容比较单一,有一个孩子编出来,多数的孩子都模仿他的思路创编,只有少部分幼儿创编有新意,以后要加强幼儿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要突破幼儿单一的模式,加强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自编减法应用题是在自编加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便于大班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去创新去表达,整个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孩子都参与在活动中,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减法应用题的创编。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8篇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篇1)
1、北京到沈阳飞机票700元,动车票218元,从北京到沈阳,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
2、电风扇245元,电饭煲187元,妈妈有400元,买这两件商品够吗?
3、上半场比赛结束28比43,一队28分,2队43分,2队多少分?
4、全场比赛结束45比67,2队67分,1队45分,下半场2队得了多少分?
5、中央广播电视塔高405米,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高468米,广州塔高600米,广州塔比中央广播电视塔大约高几百米?
6、用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4根做凳子腿,这个凳子的高约多少?
7、一根4分米的绳子,对折再对折后,每段长多少?
8、王老师每天从家步行20分钟到学校,他每分钟大约走100米,王老师的家距学校大约有多远?
9、妈妈带小明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上午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10、一名三年级学生体重25千克,10名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
1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如果把它的边长增加10厘米,那么它的周长增加多少厘米?
12、一个长方形的操场周长是400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操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13、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14、冬冬借了一本科技书有40页,一周后归还,他每天准备看6页,能按时归还吗?
15、三(2)班有44人,老师准备分成8个小组讨论,每组可分几人,还剩几人?
16、用一段长4米的布料可以裁5件同样大小的背心。做一件背心要用多少布?
17、一头小象重4吨,用一辆载重10吨的大货车运,一次最多能运几头小象?
18、红旗连锁店原有瓶干632袋,卖出385袋,又运来200袋,这时店里有多少袋瓶干?
19、学校买来810本练习册,一年级领走168本,二年级领走165本,还剩多少本?
20、一列火车的第10号车厢原有116人,到某站后,有58人下车,有45人上本。再开车时,这节车厢有多少人?
21、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
(1)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2)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3)还剩下多少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22、书架上层有126本,中层有157本,下层有95本。(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3、湖中有8只天鹅,18只小鹿,6只猴子,24只兔子。
(1)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
(2)提出有关倍数的问题并解答。
24、王平只踢了3个,李芳踢了18个。
(1)李芳踢的个数是王平的几倍?
(2)刘梅踢的个数是王平的2倍。刘梅踢了几个?
(3)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5、小丽今年6岁,爸爸的年龄是小丽的6倍,爸爸今年多少岁?去年爸爸的年龄是小丽的多少倍?
26、小红想做一串项链,要使红珠子数量是黄珠子的6倍。
(1)如果黄珠子数量不变,需要增加或减少多少颗红珠子?
(2)如果红珠子数量不变,需要增加或减少多少颗黄珠子?
27、熊宝宝抱了5个玉米,妈妈说我的'玉米给你3个后,我的玉米个数是你的2倍。熊妈妈抱了多少个玉米?
28、丹丹有20块糖,拿出其中25送给乐乐,送给乐乐多少块?请你画一画,写一写,表示出自己的想法。
29、电动小汽车14元,熊宝宝玩具23元,机器人玩具32元。
(1)买2辆电动小汽车多少钱?
(2)小明用50元钱买2个熊宝宝,应找回多少钱?
(3)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30、有栋楼共有6个单元,每单元住18户,一共可住多少户?
31、小玲上初中了,每天上学要骑7分钟,平均每分钟骑185米,小玲家到学校路程有多少米?
32、电*每天放映4场电影。每场最多卖278张票。每天最多有多少人看电影?
33、400名学生乘7辆汽车去郊游。前6辆车各坐57名学生,第7辆车要坐多少名学生?
34、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04个座位。运动场共有多少个座位?
35、学校图书室有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花了多少钱?
36、参观科技馆,门票每人8元,共29人来参观,带250元够吗?如果92人参观,带700元买门票够吗?800元呢?
37、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38、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碗?
39、小林读一本故事书名天读了24页。
(1)照这样的速度7天可以读多少页?
(2)照这样的速度,全书64页,几天可以读完?
40、王伯伯家一共摘了180千克苹果,一个箱子最多能装32千克,6个箱子能装下吗?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篇2)
一、从直观引导中理解题意。
在教有关几何形体的表面积应用题时,学生由于对空间想象思维比较缺乏,对于应用题中给出的有关条件,就较难与有关的几何形体的状况联系起来,造成解答上遇到困难。根据这种情况,我在教学时,采取从直观理解题意的方式。例如,教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这一知识段之前,布置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或圆柱体的铁罐、纸张等学具,上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张能围住长方体或圆柱体侧面的纸张,再计算这张纸的面积。学生通过动手做,动脑计算,很快就知道:这张围住侧面的纸张面积,使用底面周长×高算得的,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时,只要题目给出的条件能计算底面周长,又知道高是多少,就可以算出圆柱体的侧面积或表面积是多少了(即圆柱体的表面积=侧面积+。
通过这样让学生边做,边讨论的直观引导,学生还得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另一个结论:长方体的表面积=底面积×高+×2——这样规范,但总算是学生自己通过实践后理解发现的,在解题时,学生会自然地运用上,并逐渐把思维向规范公式迁移,把有关求表面积的应用题较易地解答出来。
二、从实践引导理解题意。
在教用钱买东西这一类应用题时,学生往往会被题目中的数字所迷惑,脱离实际去想,把题目解得一塌糊涂。其实用钱买东西,很小的小朋友都知道买完东西后,售货员有没有计错数,有没有找错钱了。但当把这一幕买东西的情景叙述成应用题时,学生就会用另一种思维去想问题了,往往会完全脱离买东西这一现实经过的情景,只是用题目中的数字在脑海里打圈圈。
如果能把实际情景与应用题叙述的情景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地把应用题解答出来。例如,第四册数学中有这样一类题目:小诗拿5元去1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钢笔2元一支,练习本3角一本,售货应找回多少钱?
此题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看题目就感到难做。但我讲课前,布置学生用,,。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篇3)
一、分数的应用题
1、 一缸水,用去12 和5桶,还剩30%,这缸水有多少桶?
2、 一根钢管长10米,第一次截去它的710 ,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 ,还剩多少米?
3、 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总数的27 ,比师傅少做21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5、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5 ,第二次取出总数的13 少12袋,这时仓库里还剩24袋,两次共取出多少袋?
6、甲乙两地相距1152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对开,货车每小时行72千米,比客车快 27 ,两车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7、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16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35 ,一条裤子多少元?
8、饲养组有黑兔60只,白兔比黑兔多15 ,白兔有多少只?
9、学校要挖一条长80米的下水道,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4 ,第二天挖了全长的12 ,两天共挖了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
二、比的应用题
1、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 ,长与宽的比是 2:1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宽、高的比是 3∶2 ∶1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3、 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为 96 厘米 ,高为4厘米 ,长与宽的比是 3 ∶2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女生人数的比是 4 ∶3,男生有多少人?
4有两筐水果,甲筐水果重32千克,从乙筐取出20%后,甲乙两筐水果的重量比是4:3,原来两筐水果共有多少千克?
红豆和糖的比是红豆和糖各需多少克?
7、 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9 ,第二天看了24页,两天看了的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是1:4,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8、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2:3:4,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三、百分数的应用题
1、 某化肥厂今年产值比去年增加了 20%,比去年增加了500万元,今年产值是多少万元?
2、果品公司储存一批苹果,售出这批苹果的30%后,又运来160箱,这时比原来储存的苹果多110 ,这时有苹果多少箱?
3、一件商品,原价比现价少20%,现价是1028元,原价是多少元?
4、 育储蓄所得的利息不用纳税。爸爸为笑笑存了三年期的教育储蓄基金,年利率为5.40%,到期后共领到了本金和利息2 3240元。爸爸为笑笑存的教育储蓄基金的本金是多少?
5、 服装店同时买出了两件衣服,每件衣服各得120元,但其中一件赚20%,另一件陪了20%,问服装店卖出的两件衣服是赚钱了还是亏本了?
6、 爸爸今年43岁,女儿今年11岁,几年前女儿年龄是爸爸的20%?
吨,( 吨的30%是60吨。
页没读。甲数的'。
9、四月份下半月用水5400吨,比上半月节约20%,上半月用水多少吨?
张平有500元钱,打算存入银行两年.可以有两种储蓄办法,一种是存两年期的,年利率是2.43%;一种是先存一年期的,年利率是2.25%,第一年到期时再把本金和税后利息取出来合在一起,再存入一年.选择哪种办法得到的税后利息多一些?
小丽的妈妈在银行里存入人民币5000元,存期一年,年利率2.25%,取款时由银行代扣代收20%的利息税,到期时,所交的利息税为多少元?
一种小麦出粉率为85%,要磨13.6吨面粉,需要这样的小麦____吨。
四、圆的应用题
1、学校有一块圆形草坪,它的直径是30米,这块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沿着草坪的周围每隔1.57米摆一盆菊花,要准备多少盆菊花?
2.一个圆和一个扇形的半径相等,圆面积是30平方厘米,扇形的圆心角是36度。求扇形的面积。
3.前轮在720米的距离里比后轮多转40周,如果后轮的周长是2米,求前轮的周长。
4、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10厘米,在它的四周铺一条2米宽的小路,这条小路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有一块直径是40m的圆形空地,计划在正中央修一个圆形花坛,剩下部分铺一条宽6米的水泥路面,水泥路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一个圆环,内圆的周长是31.4厘米,外圆的周长是62.8厘米,圆环的宽是多少厘米?
7.一只挂钟的分针长20厘米,经过45分钟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8.一只大钟的时针长0.3米,这根时针的尖端1天走过多少米?扫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五、小学数学毕业常见应用题
1、救生员和游客一共有56人,每个橡皮艇上有1名救生员和7名游客。一共有多少名游客?多少名救生员?
2、王伯伯家里的菜地一共有800平方米,准备用25 种西红柿。剩下的按2︰1的面积比种黄瓜和茄子,三种蔬菜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3、用28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5:2,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4、用8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三角形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5、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2︰3,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多少度?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乙两个修路队。两个修路队各要修多少米?
"学雷锋"活动中,五年级和六年级同学平均做好事六年级做好事件数的比是六年级同学各做好事多少件?
8、 用一根长282.6厘米的铁条焊接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厘米?
小东有一辆自行车,车轮的直径大约是66厘米,如果平均每分钟转100周,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4144.8米,大约需要多少分钟?
一只挂钟的分针长20厘米,经过30分钟后,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如果每隔2米装一根木桩,大约要装多少根木桩?
公园草地上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0米,它能喷灌多大的范围?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米,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街心花园修建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31.4米,在花坛的周围修建一条宽是1米的环形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多少?
小明购买了5角和8角的邮票共16张,共用去10.7元。小明买这两种邮票各多少张?
中国工程院共有院士1263人,其中男院士有1185人。女院士占院士人数的百分之几?
甲、乙两队开挖一条水渠。甲队单独挖要8天完成,乙队单独挖要12天完成。现在两队同时挖了几天后,乙队调走,余下的甲队在3天内挖完。乙队挖了多少天?
有一个两位数,它的各位数字的和是7,若从这个数减去27,所得的数恰好是这个数各位数字的次序倒转。求这个数。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篇4)
一、基本题型
1、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90千米,两列火车几小时相遇?
2、两列火车从两个车站同时相向出发,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8千米,经过5小时两车相遇。两个车站之间的铁路长是多少千米?
3、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988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经过8小时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9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二、综合练习
1、师徒两人合作加工520个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30个,徒弟每小时加工20个,几小时后还有70个没有加工完?
2、甲乙两队和挖一条水渠,甲队从东往西挖,每天挖75米,乙队从西往东挖,每天比甲队少挖5米,两队合作8天挖完,这条水渠一共长多少米?
3、甲乙两艘轮船从相距654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相向而行,8小时两船还相距22千米,已知乙船每小时行42千米,甲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一辆汽车和一辆自行车从相距1725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汽车每小时比自行车多行31.5千米,求汽车、自行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5、两地相距270千米,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1.5倍,求甲乙两列火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6、甲乙两城相距680千米,从甲城开往乙城的普通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2小时候,快车从乙城开往甲城,每小时行80千米,快车开出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7、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途中因汽车故障甲车停了一小时,5小时候两车相遇。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A、B两地相距3300米,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甲每分钟走82千米,已经行了15分钟,还要行多少分钟才可以相遇?
9、甲乙两列汽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2千米,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52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0、姐妹两同时从家里到少年宫,路程浅唱770米,妹妹步行每分钟60米,姐姐骑自行车以每分钟160米的速度到达少年宫后立即返回,途中与妹妹相遇,这时妹妹走了几分钟?
11、小明和小华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步行每分钟走60米,小华骑自行车没分中走190米,几分钟后两人在距中点650米处相遇?
12、A、B两地相距300千米,两两汽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各自达到目的地后有立即返回,经过8小时他们第二次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篇5)
一、甲、乙、丙、丁四人今年分别是乙的年龄是丙、丁年龄和的2倍?
解:因为甲乙和与丙丁和的差是-就得到了6年前。
解:甲乙年龄和16+12=28岁,丙丁年龄和11+9=20岁,相差28-20=8岁。
每年前都是少÷2=6年前,符合要求。
二、在周长为乙两人分别以6米/秒,5米/秒的骑车速度同时同向出发,沿跑道行驶.问16分钟内甲追上乙几次?
解:第一次甲追上乙是在==/200=4次······60秒,4+1=5次。
解:第一次追上=100秒。
后来又行了16×60-100=860秒,
后来甲行了860×6÷200=25.8圈,
乙行了860×5÷200=21.5圈。
超过1圈追上1次,所以追上了25-21=4次。
因此共追上4+1=5次。
三、某公共汽车线路中间有10个站.车有快车及慢车两种,快车车速是慢车车速的1.2倍.慢车每站都停,快车则只停*中间一个站,每站停留时间都是3分钟.当某次慢车发出40分钟后,快车从同一始发站开出,两车恰好同时到达终点.问快车从起点到终点共用多少时间?
解:慢车比快车多停了=27分钟。
那么慢车比快车多用40-27=13分钟。
快车行了=65分钟,
即共用了65+3=68分钟。
四、有5堆苹果,较小的3堆平均有18个苹果,较大的两堆苹果数之差为5个.又较大的3堆平均有26个苹果,较小的2堆苹果数之差为7个.最大堆与最小堆平均有22个苹果.问每堆各有多少苹果?
解法一:(这个方程组解起来有些麻烦,要有耐心,呵)
设五堆分别为a,b,c,d,e,且ace
(c+d+e)/3=18
a-b=5
(a+b+c)/3=26
d-e=7
(a+e)/2=22
解得:a=31,b=26,c=21,d=20,e=13.
解法二:
]/2=18
(22*2+18)/2=31
22*2-31=13
13+7=20
31-5=26
18*3-20-13=21
依次为 13
解:从小到大我们假设成①②③④⑤。
有⑤=④+5,,②=①+7,①+⑤=22×2=44个。
所以有②+④=①+7+⑤-5=44+2=46个。
①+②+④+⑤=44+46=90个
还有①+②+③=18×3=54个,③+④+⑤=26×3=78个。
③=(÷2=21个。
①=(÷2=13个,
②=13+7=20个。
④=(÷2=26个。
⑤=26+5=31个。
五、甲、乙、丙三个班向希望工程捐赠图书.已知甲班一人捐6册,有二人各捐7册,其余人各捐11册;乙班有一人捐6册,三人各捐8册,其余人各捐10册;丙班有二人各捐4册,六人各捐7册,其余人各捐9册.已知甲班捐书总数比乙班多28册,乙班比丙班多101册.各班捐书总数在400册与550册之间.问各班各有几人?
解:根据乙班8×3+6=30册,很容易看出,乙班的册数是10的倍数。
乙班捐书册数在400+101=501到550-28=522之间。
所以乙班的册数有两种可能,就是510册和520册。
当乙班捐书÷11得不到整数,所以乙班捐书520册。
因此有乙班人数是(÷10+4=53人。
甲班有(÷11+3=51人。
丙班有(+8=49人。
六、某公司彩电按原价销售,每台获利润60元;现在降价销售,结果彩电销量增加了1倍,获得的总利润增加了0.5倍,则每台彩电降价多少元?
解:现在=90元,每台获得利润90÷2=45元。每台彩电降价60-45=15元。
七、一件工程,甲队独做乙两队合作若干天后,由乙队单独完成,做完后发现两段时间相等.则共用几天?
解:甲做÷=6天。即共用6天。
八、两个杯中分别装有浓度40%与10%的盐水,倒在一起后混合盐水浓度为30%.如果再加入300克20%的`盐水,则浓度变成25%.那么原有40%的盐水多少克?
解:先给个名称好区分。"40%的盐水"称为"甲盐水","10%的盐水"称为"乙盐水","20%的盐水"称为"丙盐水"。
甲盐水和乙盐水的重量比是
(:(=2:1
甲乙混合后的盐水和丙盐水的重量比是
(:(=1:1
所以甲盐水和乙盐水共300克。
所以甲盐水有×2=200克。
九、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甲、乙的速度比是5:4,相遇后甲的速度减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10千米,那么A,B两地相距几千米?
解:相遇后的速度比是:=5:6。
相遇时甲行了5份,乙行了4份,
相遇后,当甲行完余下的4份时,乙行了4×6/5=4.8份。
所以每份是=50千米。
所以AB两地相距=450千米。
十、小李和小张同时开始制作同一种零件,每人每分钟能制作1个零件,但小李每制作3个零件要休息1分钟,小张每制作4个零件休息1.5分钟.现在他们要共同完成制作300个零件的任务,需要几分钟?
解:小李4分钟做3个,小张5.5分钟做4个。3/4>4/5.5,所以小李速度快。
小李做300÷2=150个零件,需要150÷3×4=200分钟。
因为200÷5.5=36……2,所以小张200分钟做了36×4+2=146个零件。
剩下的300-150-146=4个零件,刚好够2分钟。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篇6)
小学数学中有5类常考的应用题,是小学数学重要应用题,也是孩子们经常丢分的题型。本文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这些题型的做法,一起来看看。
1、归一问题【含义】
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列成综合算式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列成综合算式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列成综合算式=答:需要运3次。
2、归总问题【含义】
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列成综合算式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
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解:((列成综合算式答:小明8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
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解:((=列成综合算式=答:这批蔬菜可以吃25天。
3、和差问题【含义】
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
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甲班人数=(÷乙班人数=(÷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例2】
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解:长=(÷宽=(÷长方形的面积=答:长方形的面积为80平方厘米。
【例3】
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解:甲乙两袋、乙丙两袋都含有乙,从中可以看出甲比丙多(=÷丙袋化肥重量=(÷乙袋化肥重量=答:甲袋化肥重12千克,乙袋化肥重20千克,丙袋化肥重10千克。
【例4】
甲乙两车原来共装苹果97筐,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两车原来各装苹果多少筐?
解:“从甲车取下,甲与乙的和是÷乙车筐数=答:甲车原来装苹果64筐,乙车原来装苹果33筐。
4、和倍问题【含义】
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
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
总和-较小的数=较大的数
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桃树各多少棵?
解:(=(答:杏树有62棵,桃树有186棵。
【例2】
东西两个仓库共存粮480吨,东库存粮数是西库存粮数的1.4倍,求两库各存粮多少吨?
解:(=(答:东库存粮280吨,西库存粮200吨。
【例3】
甲站原有车52辆,乙站原有车32辆,若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几天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
解: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辆。把几天以后甲站的车辆数当作就相当于(倍,那么,几天以后甲站的车辆数减少为(÷(=所求天数为(÷(=答:6天以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
【例4】
甲乙丙三数之和是170,乙比甲的2倍少4,丙比甲的3倍多6,求三数各是多少?
解:乙丙两数都与甲数有直接关系,因此把甲数作为就相当于(倍。那么,甲数=(÷(=28乙数=28×2-4=52丙数=28×3+6=90答:甲数是28,乙数是52,丙数是90。
5、差倍问题【含义】
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
【数量关系】
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
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桃树各多少棵?
解:(=(答:果园里杏树是62棵,桃树是186棵。
【例2】
爸爸比儿子大27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求父子二人今年各是多少岁?
解:(=(答:父子二人今年的年龄分别是36岁和9岁。
【例3】
商场改革经营管理办法后,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的2倍还多12万元,又知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多30万元,求这两个月盈利各是多少万元?
解:如果把上月盈利作为万元就相当于上月盈利的(倍,因此上月盈利=(÷(=本月盈利=答:上月盈利是18万元,本月盈利是48万元。
【例4】
粮库有94吨小麦和138吨玉米,如果每天运出小麦和玉米各是9吨,问几天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3倍?
解:由于每天运出的小麦和玉米的数量相等,所以剩下的数量差等于原来的数量差(。把几天后剩下的小麦看作就相当于(倍,因此剩下的小麦数量=(÷(=运出的小麦数量=运粮的天数=答:8天以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3倍。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篇7)
一、分数的应用题
1、一缸水,用去1/2和5桶,还剩30%,这缸水有多少桶?
2、一根钢管长10米,第一次截去它的7/10,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还剩多少米?
3、修筑一条公路,完成了全长的2/3后,离中点16.5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4、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总数的2/7,比师傅少做21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5、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5,第二次取出总数的1/3少12袋,这时仓库里还剩24袋,两次共取出多少袋?
6、甲乙两地相距1152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对开,货车每小时行72千米,比客车快 2/7,两车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7、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16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3/5,一条裤子多少元?
8、饲养组有黑兔60只,白兔比黑兔多1/5,白兔有多少只?
9、学校要挖一条长80米的下水道,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4,第二天挖了全长的1/2,两天共挖了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
二、比的应用题
1、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 ,长与宽的比是 2:1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宽、高的比是 3∶2 ∶1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3、 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为 96 厘米 ,高为4厘米 ,长与宽的比是 3 ∶2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女生人数的比是 4 ∶3,男生有多少人?
5、 有两筐水果,甲筐水果重32千克,从乙筐取出20%后,甲乙两筐水果的重量比是4:3,原来两筐水果共有多少千克?
6、 做一个600克豆沙包,需要面粉 红豆和糖的比是3:2:1,面粉 红豆和糖各需多少克?
7、 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9,第二天看了24页,两天看了的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是1:4,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8、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2:3:4,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三、百分数的应用题
1、某化肥厂今年产值比去年增加了 20%,比去年增加了500万元,今年道值是多少万元?
2、果品公司储存一批苹果,售出这批苹果的30%后,又运来160箱,这时比原来储存的苹果多1/10 ,这时有苹果多少箱?
3、一件商品,原价比现价少百分之20,现价是1028元,原价是多少元?
4、教育储蓄所得的利息不用纳税。爸爸为笑笑存了三年期的教育储蓄基金,年利率为
5.40%,到期后共领到了本金和利息22646元。爸爸为笑笑存的教育储蓄基金的本金是多少?
5、服装店同时买出了两件衣服,每件衣服各得120元,但其中一件赚20%,另一件陪了20%,问服装店卖出的两件衣服是赚钱了还是亏本了?
6、爸爸今年43岁,女儿今年11岁,几年前女儿年龄是爸爸的20%?
6、比5分之2吨少20%是( )吨,( )吨的30%是60吨。
7、一本200页的书,读了20%,还剩下( )页没读。甲数的40%与乙数的50%相等,甲数是120,乙数是( )。
8、某工厂四月份下半月用水5400吨,比上半月节约20%,上半月用水多少吨?
9、 张平有500元钱,打算存入银行两年.可以有两种储蓄办法,一种是存两年期的,年利率是2.43%;一种是先存一年期的,年利率是2.25%,第一年到期时再把本金和税后利息取出来合在一起,再存入一年.选择哪种办法得到的税后利息多一些?
小丽的妈妈在银行里存入人民币5000元,存期一年,年利率2.25%,取款时由银行代扣代收20%的利息税,到期时,所交的利息税为多少元?
一种小麦出粉率为85%,要磨13.6吨面粉,需要这样的小麦_____吨。
四、圆的应用题
1、画一个周长 12.56 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和一条半径,再求出这个圆的面积。
2、学校有一块圆形草坪,它的直径是30米,这块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沿着草坪的周围每隔1.57米摆一盆菊花,要准备多少盆菊花?
3、一个圆和一个扇形的半径相等,圆面积是30平方厘米,扇形的圆心角是36度。求扇形的面积。
4、前轮在720米的距离里比后轮多转40周,如果后轮的周长是2米,求前轮的周长。
5、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10厘米,在它的四周铺一条2米宽的小路,这条小路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学校有一块直径是40M的圆形空地,计划在正中央修一个圆形花坛,剩下部分铺一条宽6米的水泥路面,水泥路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7、有一个圆环,内圆的周长是31.4厘米,外圆的周长是62.8厘米,圆环的宽是多少厘米?
8、一只挂钟的分针长20厘米,经过45分钟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篇8)
数学中的应用题(精选100题)
应用题一般由文字和数字相结合,给出条件,最后提取文中的数字进行正确的运算作答。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中的难点与得分高点,很多同学也是因为应用题而与别人拉开分距。攻破应用题,既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锻炼孩子思维理解能力的主要方式。今天,给大家准备了数学中的应用题(精选100题),供大家练习,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