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回忆录文学作品摘抄
2025-06-06人物回忆录文学作品摘抄(合集11篇)。
人物回忆录文学作品摘抄 篇1
《文学回忆录》是一部令人心驰神往的著作,它带我走进了一个个文学巨匠的精神世界,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与魅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与那些文学大师们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从莎士比亚的戏剧到雨果的小说,从托尔斯泰的巨著到卡夫卡的荒诞,每一段文学经典都仿佛是一扇通往灵魂深处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人类情感与思想的复杂与多元。
作者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让我对文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文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对人类心灵世界的探索与表达。它能够揭示人性的善恶、展现社会的冷暖,更能够激发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文学的世界里,我感受到了无尽的想象与创造力,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
此外,《文学回忆录》还让我对文学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文学作品往往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发展。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能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进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文学的力量。它能够激发我们的情感共鸣,让我们在文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当我读到那些感人至深的情节时,我会为之动容;当我读到那些充满智慧的箴言时,我会为之启迪。文学的力量在于它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在思考中成长,在感悟中升华。
人物回忆录文学作品摘抄 篇2
刚读这篇文章时,只觉得晦涩难懂,只看清了浮面浅显的书面意思,没悟透里面深奥的为人之道。
紧接着我又读第二遍、第三遍,猛然间觉得心头敞亮了,忍不住叹了一句“好文!”真的是拿起笔绝不亚于拿把枪。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用词犀利,以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这篇文章用猫这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之中用极少的语言来描述“狗”,暗讽了目光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文章用大量笔墨来描述猫和鼠,猫性情残忍,喜欢捉弄折磨弱者,虽与狮虎同类,却又带着让人恶心的媚态,猫要是身材再高大些,还不知道怎样的自命不凡、狂妄不羁、以大欺小呢?呵呵,看来老天还是开眼的,唉!这些人的丑恶嘴脸真的是不忍直视!
鲁迅先生最先养有一只小隐鼠,后来被猫吃掉了,他就真的恨上了猫。说仇猫其实更多是仇视一些自以为是的人。小隐鼠乖巧可爱、小巧玲珑、十分讨喜,就好比现实社会中的部分弱小者,他们虽然力量微薄,人微言轻,但仍据理力争。他们抗争着、奋斗着、努力着,真的比那些虚张声势、欺凌弱小的人要强上百倍!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为人性的丑恶而感到心痛、悲哀,又为更多人性美的一面而喝彩!光明终将战胜黑暗!我们终将迎来曙光!
人物回忆录文学作品摘抄 篇3
读完《文学回忆录》,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旅行,随着木心的笔触,走进了他丰富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木心,这位中国著名的艺术家和文化名人,用他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记录了自己多年来的创作经历、文学思想以及对于文学、艺术、人生等方面的感悟。他的文字既充满了诗意,又透露出深刻的思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被触动和启发。
在《文学回忆录》中,木心详细回顾了自己的创作历程。他从一个对文学充满热爱的年轻人,逐渐成长为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和艺术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生、爱情、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思考和探索,这些思考不仅深刻而独到,而且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除了创作经历,木心在书中还分享了自己的文学思想和艺术观念。他对于文学的理解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和故事,而是将其视为一种表达人性、探索真理的方式。他强调文学作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认为只有不断地突破传统、挑战自我,才能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
读完《文学回忆录》,我深受启发。木心的文字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他的才情和魅力,更让我对文学、艺术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的作品让我明白了创作的艰辛和价值,也让我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生活。
人物回忆录文学作品摘抄 篇4
1.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名言
2.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躁了。
3. 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鲁迅名言
4. 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鲁迅名言
5. 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6.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7. 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鲁迅
8.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鲁迅名言
9.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10.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鲁迅
11.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12.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全集》
13. 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有敢来阻碍这三事者,无论是谁,我们都反抗他,扑灭他!
14.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鲁迅
15. 做人处世的法子,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别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16. 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名言
17.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倘使连正视都不敢,此外这能成什么气候。——鲁迅
18. “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鲁迅
19. 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鲁迅
20.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名言
21.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鲁迅名言
22. 即使是天才,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也绝不会是一首好诗。
23. 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鲁迅名言
24. 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鲁迅名言
25.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26.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自此创造出来。
27. 博识家的话多浅,专门家的话多悖。——鲁迅
28. 勇者举刀向强者。——鲁迅名言
29. “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鲁迅
30. 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很宝贵的,用经济学的眼光看是一种财富。——鲁迅
31.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
人物回忆录文学作品摘抄 篇5
鲁迅被毛泽东称为“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可以说是闻名中外的人物之一。
前几天,我们便学了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小事。其中一件事使我现在记忆犹新——“鲁迅先生不游公园,住在上海十年,兆丰公园没进过,虹口公园这么近也没有进过……”当我读完这段时,我想:公园离鲁迅先生家那么近,他为什么不游公园呢?
我在书本中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原来他把节约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那么这句话不正说明鲁迅先生热爱时间,珍惜时间吗?
没错,鲁迅就是这样的一个热爱时间人,他的`这种热爱时间,珍惜时间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爱时间可以说是如同爱自己的生命。这时,我突然想到美国著名的作家富兰克林曾说过的一句话:“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的确,只有热爱时间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更充实,更有意义。这难道不是吗?现在社会中浪费时间的人这么多,他们只知道现在享受,浪费时间,而不设想一下自己以后的生活,等到老了才后悔,那时已经晚了。正所谓“百川东到海,何是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以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之后,为父母争光,为祖国争光。
这篇文章使我收益非浅,当我反复读时,我对时间的理解越深了。我觉得“时间就像一把弓箭,只要你用足劲拉起弓,这只箭就会射出,只须一眨眼的工夫,箭就会在你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作为一名学生,应该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自己的父母。但要得到这优异的成绩,就必须珍惜时间,珍惜这分分、秒秒。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许多杰出人物像鲁迅先生一样珍惜时间,我国杰出的学者李大钊便是之一。他从小就懂得珍惜时间,所以才有所成就。有一次,李大钊的爷爷不在家,只剩李大钊一个人在家。本来可以乘爷爷不在家玩一会儿,可李大钊却抓紧时间,在书房认真做作业。窗户是开着的,这时,一只彩蝶飞来,在李大钊的作业本上停了一下,又飞走了。又过了一会儿,几只讨厌的麻雀飞来,在窗前的大树上叽叽喳喳的乱叫。可李大钊十分认真,连眼皮儿也不眨一下,眼珠直盯着作业本,好像周围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就因为李大钊从小就抓紧时间学习,才成为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
通过学习《回忆鲁迅先生》这篇课文后,我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上课是我总是东看看西看看,总是不认真,浪费时间。现在,我知道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从此上课认真听讲,在也不打小差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一去不返,我们要珍惜这大好光阴,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效力。
人物回忆录文学作品摘抄 篇6
《文学回忆录》本来是讲文学史的,但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文学史可以用他这样的方式来讲,和一般学院派的文学史截然不同。他讲的文学史完全是自己的观点,是自己对文学杰出的作者及他们的作品的理解和看法。虽然他讲的课带有浓重的个人观点,但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他的观点更加鲜明,更有味道。其实,对文学作品及作者的理解和看法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何止是文学作品,对所以的社会现象也应该是这样。
这本书对文学史实的罗列用了为精简的语言,而这正是和其它文学史大的区别,大量的篇幅是在阐述作者的精彩见解和对文学深沉的热爱。书中为精彩的是作者时不时迸发出的对人生和艺术的独到见解,真是妙语连珠,处处看到作者思想的闪光点,读起来让人时不时发出会心一笑,时不时又陷入深深的思考,读这样的书真是一种享受。
《文学回忆录》与其说是在讲文学史,还不如说是在讲人生哲学,书中处处渗透着作者的人生哲学,书中的精彩警句随处可见,其观点之鲜明,见解之深刻让人佩服。
木心的一生有一定的传奇色彩。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使他选择过着非同常人的生活,他一生没有结婚,而是选择和艺术为伴,并陶醉其中。他的一生虽然坎坷,但我相信他一定觉得生活得很幸福。书中用了福楼拜的一句话:“艺术广大已极,足以占有一个人。”,这句话是对木心先生一生好的概括。
人物回忆录文学作品摘抄 篇7
1、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2、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3、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4、凡是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5、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6、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7、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8、中国的有一些士大夫,总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来,他们不但歌颂生平,还粉饰黑暗。
9、我们和朋友在一起,可以脱掉衣服,但上阵要穿甲。
10、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11、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12、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13、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
tzw57.com小编精心推荐:
- 文学作品好句摘抄 | 文学作品 | 摔跤文学作品片段摘抄 | 唯美文学作品摘抄 | 人物回忆录文学作品摘抄 | 人物回忆录文学作品摘抄
14、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15、说过的话不算数,是中国人的大毛病。
16、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17、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18、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19、搞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20、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
21、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22、哈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
23、智识太多,不是心活,就是心软。心活就会胡思乱想,心软就不肯下辣子手……所以智识非铲除不可。
24、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25、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的,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
26、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27、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28、从来如此,便对吗?
29、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30、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人物回忆录文学作品摘抄 篇8
最近,我读了鲁迅先生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书中一共有十篇散文,主要写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地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 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其中,最能体现封建的虚伪 残酷的是《二十四孝图》,它主要写了作者读了二十四孝图时的感受,着重分析了“老莱娱亲” “卧冰求鲤” “郭臣埋儿”这几个故事传说,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 “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使用白话文,提倡使用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读了《朝花夕拾》,我最大的感想是;在鲁迅那个年代,人民受尽了黑暗的压迫,都纷纷发起了反抗,他们都经历了多少次的改革与战争,才有了我们现在和平 安定 自由的生活呀!现在我们可以愉快地生活在这里,家里有电视 电脑等繁多的`电气设备,衣食无忧,自由自在的生活着。不用遭受黑暗社会压迫,不用去吃苦,更不用去闹革命。这都是无数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鲜血和身躯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生活,这也让我知道鲁迅是一个非常有同情心的人,他同情被压迫的那些艰苦劳动的人民,他痛恨那些压迫人民 阻碍人民前进,折腾人民,损害孩子,保留封建思想的人。
以后,我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不能浪费光阴。
人物回忆录文学作品摘抄 篇9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回忆早年的散文。正犹如他的书名一样:早晨的花朵到夕阳落下时才摘下捡捡起来。《朝花夕拾》共收录了十篇作品,它们以美丽的句子、文字回忆了鲁迅先生儿时到青年的成长故事。
众所周知,这部散文大部分篇目都以儿童的视角进行描绘,理性的批判了当时封建社会的腐败与黑暗。其中的《五猖会》便是如此,虽然没有直接性的批判,但是从文章的任何角度都能看出封建教育对儿童的损害是如此之大;回忆中消失的最多的人物应当是长妈妈这位和善、淳朴狡猾,却又很迷信、唠叨的妇女了。《阿长与(山海经)》就是其中一篇怀念长妈妈的文章,而最爱的书《山海经》也是长妈妈送给他的。所以的`心中队长妈妈是怀有敬意的。
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既写了在百草园里无忧无虑的生活,也写了在三味书屋里寿镜吾老先生的严峻教育下的生活。再忆鲁迅笔下的《二十四孝图》,以“孝”为观点进行理论,抒发了对散播白话者的憎恨。
闻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当我读到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时,也深有同感。认真品读《朝花夕拾》,就像在品尝一杯香醇深厚的酒,后劲十足,令人回味无穷。我轻翻着书,指尖摩挲着页面,书本轻抵在膝盖上,细细品尝着……
闭上眼,合上《朝花夕拾》回味着书中的美妙世界,时间又将我带进了那个轮回……
人物回忆录文学作品摘抄 篇10
前些天我在翻阅萧红散文时,读到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这次阅读感受很独特。让我对萧红这位“有掀天之意气,盖世之才华”的才女的又有了一份理解和崇拜,也为呼兰河能养育萧红而感到骄傲。也许是时代造就了鲁迅,鲁迅造就了萧红,才使现代文学史的天空上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
萧红不仅能够驾驭多种文学体裁,也有擅长回忆、酷爱回忆、从记忆深处挖掘写作素材的灵性。一方面,她把生命灌注到她所回忆的人物身上;另一方面,回忆又使她的生话充满了春日阳光般的温馨。
《回忆鲁迅先生》,作于鲁迅先生逝世3年后。在此文中,她通过撷取鲁迅日常生活的片段,勾画出了一个充满智慧、幽默、爽朗、平易,同时又无比关爱他人的鲁迅形象。可谓用笔之细腻,叙述之传神。
《回忆鲁迅先生》的四十五个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材料与材料之间互不关联,形成某种断裂,有些片断即使倒置似乎也无碍于文章的连贯,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那些让人感到有诗意潜质和倾诉冲动的内容,她断断续续写出,用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的珍珠逐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这是一种罕见的火一样的文字,是一种任凭心绪召唤的诗性文字,是一种理性中夹杂着情绪性的文字。
文章开头就是神来之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是萧红用自己心灵感受的非常个人化的鲁迅,是一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够伸手去触摸的可亲的鲁迅。
萧红在选材上的独到之处是将自己与其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剪裁提炼,组织成文。鲁迅先生的习惯动作如:“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表现出鲁迅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性格:“如鲁迅“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表现出鲁迅刚毅倔强的个性。审美情趣:“如对作者的装束评头论足,表现出鲁迅先生对美的独到感悟。对青年的关爱:“如与“贩卖精神武器的‘商人’”冯雪峰的交往,坚持看青年给他投去的信,表现出鲁迅先生那种博大的爱心。正如同历史学家往往要通过一枚枚石斧、石箭、燧石刀来研究史前学一样,人们都期待着鲁迅的同时代人能多提供为局外人所无从了解的生活细节,通过鲁迅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来感受这位文化巨人的脉搏,来接近一个真实而又富有人情味的伟人。萧红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中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兼备“史”与“诗”的双重因素,既具有散文的审美特质,又具备传记的基本特征——以真实人物为记叙对象,剪裁提炼。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人物回忆录文学作品摘抄 篇11
对于普通人来说,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令人不可触及。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一字须,根根向上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与敌意”,但实际上,伟人也与普通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他活着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一个。在林林总总鲁迅回忆录中,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作者通过女性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超群智慧,广阔胸襟与可亲可敬个性品质。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楷模,是敬献于鲁迅灵前一个永不凋谢花圈。
-
更多精彩人物回忆录文学作品摘抄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人物回忆录文学作品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