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要为大家推荐一篇关于“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的文章,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范文的作用呢?处理文档需要遵循业界标准和规范,范文更多地应到我们的写作中。...

活动范文 > 试题 > 导航 >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10篇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

2024-01-02

相关推荐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10篇。

我们今天要为大家推荐一篇关于“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的文章,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范文的作用呢?处理文档需要遵循业界标准和规范,范文更多地应到我们的写作中。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 篇1

1小学数学路程应用题

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其中甲的速度是乙两人相遇。问在此过程中狗一共跑了多少米?

这可以说是最经典的行程问题了。不用分析小狗具体跑过哪些路程,只需要注意到甲、乙两人从出发到相遇需要20秒,在这20秒的时间里小狗一直在跑,因此它跑过的路程就是120米。

说到这个经典问题,故事可就多了。曾被问起一个中国小学生都很熟的问题:两个人相向而行,中间一只狗跑来跑去,问两个人相遇后狗走了多少路。诀窍无非是先求出相遇的时间再乘以狗的速度。Neumann当然瞬间给出了答案。提问的人失望地说你以前一定听说过这个诀窍吧。Neumann惊讶道:“什么诀窍?我就是把狗每次跑的都算出来,然后计算无穷级数……”

2小学数学路程应用题

假设你站在甲、乙两地之间的某个位置,想乘坐出租车到乙地去。你看见一辆空车远远地从甲地驶来,而此时整条路上并没有别人与你争抢空车。我们假定车的行驶速度和人的步行速度都是固定不变的,并且车速大于人速。为了更快地到达目的地,你应该迎着车走过去,还是顺着车的方向往前走一点?

在各种人多的场合下提出这个问题,此时大家的观点往往会立即分为鲜明的两派,并且各有各的道理。有人说,由于车速大于人速,我应该尽可能早地上车,充分利用汽车的速度优势,因此应该迎着空车走上去,提前与车相遇嘛。另一派人则说,为了尽早到达目的地,我应该充分利用时间,马不停蹄地赶往目的地。因此,我应该自己先朝目的地走一段路,再让出租车载我走完剩下的路程。

其实答案出人意料的简单,两种方案花费的时间显然是一样的。只要站在出租车的角度上想一想,问题就变得很显然了:不管人在哪儿上车,出租车反正都要驶完甲地到乙地的全部路程,因此你到达乙地的时间总等于出租车驶完全程的时间,加上途中接人上车可能耽误的时间。从省事儿的角度来讲,站在原地不动是最好的方案!

不过不少人都找到了这个题的一个bug:在某些极端情况下,顺着车的方向往前走可能会更好一些,因为你或许会直接走到终点,而此时出租车根本还没追上你!

3小学数学路程应用题

某人上午八点从山脚出发,沿山路步行上山,晚上八点到达山顶。不过,他并不是匀速前进的,有时慢,有时快,有时甚至会停下来。第二天,他早晨八点从山顶出发,沿着原路下山,途中也是有时快有时慢,最终在晚上八点到达山脚。试着说明:此人一定在这两天的某个相同的时刻经过了山路上的同一个点。

这个题目也是经典中的经典了。把这个人两天的行程重叠到一天去,换句话说想像有一个人从山脚走到了山顶,同一天还有另一个人从山顶走到了山脚。这两个人一定会在途中的某个地点相遇。这就说明了,这个人在两天的.同一时刻都经过了这里。

4小学数学路程应用题

船在静水中往返A、B两地和在流水中往返A、B两地相比,哪种情况下更快?

这是一个经典问题了。答案是,船在静水中更快一些。注意船在顺水中的实际速度与在逆水中的实际速度的平均值就是它的静水速度,但由前一个问题的结论,实际的总平均速度会小于这个平均值。因此,船在流水中往返需要的总时间更久。

考虑一种极端情况可以让问题的答案变得异常显然,颇有一种荒谬的喜剧效果。假设船刚开始在上游。如果水速等于船速的话,它将以原速度的两倍飞速到达折返点。但它永远也回不来了……

5小学数学路程应用题

甲、乙、丙三人百米赛跑,每次都是甲胜乙10米,乙胜丙10米。则甲胜丙多少米?

答案是19米。“乙胜丙10米”的意思就是,等乙到了终点处时,丙只到了90米处。“甲胜乙10米”的意思就是,甲到了终点处时,乙只到了90米处,而此时丙应该还在81米处。所以甲胜了丙19米。

6小学数学路程应用题

哥哥弟弟百米赛跑,哥哥赢了弟弟1米。第二次,哥哥在起跑线处退后1米与弟弟比赛,那么谁会获胜?

答案是,哥哥还是获胜了。哥哥跑100米需要的时间等于弟弟跑99米需要的时间。第二次,哥哥在-1米处起跑,弟弟在0米处起跑,两人将在第99米处追平。在剩下的1米里,哥哥超过了弟弟并获得胜利。

7小学数学路程应用题

如果你上山的速度是。那么,你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这是小学行程问题中最容易错的题之一,是小孩子们死活也搞不明白的问题。答案不是4米每秒,而是3米每秒。不妨假设全程是S米,那么上山的时间就是S/2,下山的时间就是S/6,往返的总路程为2S,往返的总时间为S/2+S/6,因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S/(S/2+S/6)=3。

其实,我们很容易看出,如果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a,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b,那么总的平均速度应该小于(a+b)/2。这是因为,你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速度慢的那一半路程上,从而把平均速度拖慢了。事实上,总的平均速度应该是a和b的调和平均数,即2/(1/a+1/b),很容易证明调和平均数总是小于等于算术平均数的。

8小学数学路程应用题

你需要从机场的一号航站楼走到二号航站楼。路途分为两段,一段是平地,一段是自动传送带。假设你的步行速度是一定的,因而在传送带上步行的实际速度就是你在平地上的速度加上传送带的速度。如果在整个过程中,你必须花两秒钟的时间停下来做一件事情(比如蹲下来系鞋带),那么为了更快到达目的地,你应该把这两秒钟的时间花在哪里更好?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两种方案是一样的吧?然而,真正的答案却是,把这两秒花在传送带上会更快一些。这是因为,传送带能给你提供一些额外的速度,因而你会希望在传送带上停留更久的时间,更充分地利用传送带的好处。因此,如果你必须停下来一会儿的话,你应该在传送带上多停一会儿。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 篇2

一、从直观引导中理解题意。

在教有关几何形体的表面积应用题时,学生由于对空间想象思维比较缺乏,对于应用题中给出的有关条件,就较难与有关的几何形体的状况联系起来,造成解答上遇到困难。根据这种情况,我在教学时,采取从直观理解题意的方式。例如,教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这一知识段之前,布置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或圆柱体的铁罐、纸张等学具,上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张能围住长方体或圆柱体侧面的纸张,再计算这张纸的面积。学生通过动手做,动脑计算,很快就知道:这张围住侧面的纸张面积,使用底面周长×高算得的,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时,只要题目给出的条件能计算底面周长,又知道高是多少,就可以算出圆柱体的侧面积或表面积是多少了(即圆柱体的表面积=侧面积+。

通过这样让学生边做,边讨论的直观引导,学生还得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另一个结论:长方体的表面积=底面积×高+×2——这样规范,但总算是学生自己通过实践后理解发现的,在解题时,学生会自然地运用上,并逐渐把思维向规范公式迁移,把有关求表面积的应用题较易地解答出来。

二、从实践引导理解题意。

在教用钱买东西这一类应用题时,学生往往会被题目中的数字所迷惑,脱离实际去想,把题目解得一塌糊涂。其实用钱买东西,很小的小朋友都知道买完东西后,售货员有没有计错数,有没有找错钱了。但当把这一幕买东西的情景叙述成应用题时,学生就会用另一种思维去想问题了,往往会完全脱离买东西这一现实经过的情景,只是用题目中的数字在脑海里打圈圈。

如果能把实际情景与应用题叙述的情景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地把应用题解答出来。例如,第四册数学中有这样一类题目:小诗拿5元去1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钢笔2元一支,练习本3角一本,售货应找回多少钱?

此题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看题目就感到难做。但我讲课前,布置学生用,,。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 篇3

小学数学应用题集锦

1.甲、乙两个书架,共有书3000册,甲的册数的2/5比乙的册数的1/4多420本,求两个书架各有书多少册?

解:如果给乙的1/4加上420册,即给乙加上420*4=1680册,乙的1/4就与甲的2/5同样多。这时,甲、乙的册数比为1/4:2/5=5:8。

所以,甲书架有书:(3000+1680)*5/(5+8)=1800册;乙书架有书:3000-1800=1200册。

2.姐弟两人打印一批稿件,姐姐单独打印需要的时间是弟弟所需时间的3/8,姐姐先打印了这批稿件的2/5后,接着由弟弟单独打印,用24小时打印完,问姐姐打印了多少小时?

解法一:

另外的1-2/5=3/5如果弟弟做,需要的时间就相当于姐姐的3/5÷3/8=8/5,

所以姐姐单独打印完需要24÷(2/5+8/5)=12小时,所以姐姐打了12×2/5=4.8小时。

解法二:

姐姐单独打印需要的时间是弟弟所需时间的3/8,姐姐先打印了这批稿件的2/5需要的时间相当于弟弟完成同样任务所需总时间的2/5×3/8=3/20,

接着由弟弟单独打印,需时为总时间的3/5,两比为1/4,共计用24小时。

弟弟打剩下的3/5用时24×4/(1+4)=96/5小时,完成全部任务用96÷5÷3/5=32小时。姐姐单独打完用时是32×3/8=12小时。所以姐姐用了12×2/5=4.8小时。

3.有甲、乙两个水管向水池注水,先开甲管,开放时间是单开乙管注满水池所需时间的1/3.然后开放乙管,开放的时间是单开甲管注满水池所需时间的1/3.这样注满水池的13/18.如果甲、乙两管同时开放,注满水池需3+3/5小时,那么单开甲管或单开乙管注满水池,各需要多少小时?

解:用初中的方法解答一下。设甲管开放时间是x小时,乙管开放时间是y小时。

有x/y×1/3+y/x×1/3=13/18,解得y/x=2/3

因为1/y+1/x=5/18,所以,x=9,y=6

4.A,B两地相距105千米,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出发后经1+3/4小时相遇,接着两人继续前进,在他们相遇3分钟后,一直以每小时40千米速度行驶的甲在途中与迎面而来的丙相遇,丙在与甲相遇后继续前进,在C地赶上乙.如果开始时甲的速度比原速每小时慢20千米,而乙的速度比原速每小时快2千米.那么甲乙就会在C地相遇.求丙的骑车速度?

解:甲乙的速度和每小时105÷7/4=60千米。

乙的速度是每小时行60-40=20千米。

后来甲的速度是每小时40-20=20千米,

乙的速度是每小时20+2=22千米。

C地在距离A地的105÷(20+22)×20=50千米。

原来相遇的地点距离A地105÷60×40=70千米。

3分钟后甲乙相距60×3/60=3千米。

乙行了20×3/60=1千米,距离C地70-50+1=19千米。

甲行了40×3/60=2千米,丙距离C地70-50+2=22千米。

乙丙的速度比是19:22,所以丙的速度是每小时20÷19×22=440/19千米。

5.一件工作由A,B两道工序,上午在A工序上工作的人数是在B工序上工作人数的1/6.为提高工作效率,下午从B工序上调1人到A工序上,这时A工序上的人数是B工序上人数的1/5,A,B两个工序上共有多少人在工作?

解:上午在A工序的人数是总人数的1÷(1+6)=1/7

下午在A工序上的人数是总人数的1÷(1+5)=1/6

所以共有1÷(1/6-1/7)=42人。

6.一座下底面是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石台,它的一个顶点A有一个虫子巢穴,虫甲每分钟爬6厘米,虫乙每分钟爬10厘米,甲沿正方形的边由A-B-C-D-A不停地爬行,甲先爬2厘米后,乙沿甲爬行过的路线追赶甲,当乙遇到甲后,乙就立即沿原路返回巢穴,然后乙再沿甲爬行的路线追赶甲,.......在甲爬行的一圈内,乙最后一次追上甲时,乙爬行了多长时间?

解:谈谈我对这个题目的详细解答,与大家共享。

10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10×4×100=4000厘米。

每分钟乙虫比甲虫多行10-6=4厘米。

每次乙从起点出发追及,乙行的路程不能超过4000厘米。

所以每次追及的时间不能超过4000÷10=400分钟。

所以相差的距离不能超过400×4=1600厘米。

设每一次追的距离为1份,

那么下一次追及的距离是1+6×[1÷(10-6)]×2=4份。

每次从起点出发追及的距离依次是2、8、32、128、512、2048、……

因此,最后一次追及相差的距离是512厘米。

当乙追上甲时,甲共行了512÷4×10=1280厘米。

所以,从乙出发到最后一次追上甲,甲共行了1280-2=1278厘米。

甲行这段路程的时间就是乙爬行的所有时间。

所以是1278÷6=213分钟。

7.有一群猴子,分一堆桃子,第一只猴子分了4个桃子和剩下桃子的1/10,第二只猴子分了8个桃子和这时剩下桃子的1/10,第三只猴子分了12个桃子和这时剩下桃子的1/10........依次类推.最后发现这堆桃子正好分完,且每只猴子分得的桃子同样多.那么这群猴子有多少只?

方程解法:设总的桃子个数是10a+4个,那么第一只猴子分得a+4个桃子

剩下9a,假设9a=10b+8个,那么第二只猴子分得b+8个桃子。

所以a+4=b+8,即b=a-4个。那么就有9a=10(a-4)+8。

解得a=32。所以桃子有32×10+4=324个。

每只猴子分得32+4=36个,所以猴子有324÷36=9只。

明月清风老师的解法。

第一只猴子分得的那1/10比第二只猴子的那1/10多8-4=4个

第一只猴子分得的那1/10对应的单位1比第二只猴子分得的1/10对应的单位1多4÷1/10=40个。

那么第一只猴子分得的那1/10是40-8=32个。

所以桃子总数是32×10+4=324个。

每只猴子吃32+4=36个,那么有324÷36=9只猴子。

8.有甲、乙两项工作,张师傅单独完成甲工作要9天,单独完成乙工作要12天.王师傅单独完成甲工作要3天,单独完成乙工作要15天.如果两人合作完成这两项工作,最少需要多少天?

解:分配任务,王师傅完成甲工作的时间少,先做3天甲工作,就完成了。

张师傅完成乙工作的时间少,先做3天乙工作,剩下1-3/12=3/4。

还需要3/4÷(1/12+1/15)=5天。所以共有3+5=8天。

9.某服装厂生产一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144元,售价是200元.一位服装经销商订购了120件这种服装,并提出:如果每件的销售每降低2元,我就多订购6件.按经销商的要求,这个服装厂售出多少件时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这个最大利润是多少元?

解:原来的利润是200-144=56元。

由于56是2的倍数,所以把56看作56÷2=28份,

由于120是6的倍数,所以120看作120÷6=20份。

所以(20+28)÷2=24份的时候利润最大。

即最大利润是24×2×24×6=6912元。售出的件数是24×6=144件。

10.甲、乙两车从A,B两站同时相向而行,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1.4倍,当甲车到达途中C站时,乙车还要再行4小时48分才能到达C站,那么甲车到达C站后还要再行多少小时与乙车相遇?

解:相距的路程是乙行4+48/60=4.8小时的路程。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 篇4

1、甲、乙两个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100米,与乙的速度比是5∶4,5分钟后,两人正好行了全程的35 ,A、B两地相距多少米?

2、 一所小学扩建校舍,原计划投资28万元,实际投资比原计划节省了 17 ,实际投资多少万元?

3、玩具厂计划生产游戏机2000台,实际超额完成110 ,实际生产多少台?

4、一根电线长40米,先用去38 ,后又用去 38 米,这根电线还剩多少米?

5、某种书先提价 16 ,又降价 16 ,这种书的原价高还是现价高?

6、一本书共100页,小明第一天看了15 ,第二天看了14 ,剩下的第三天看完,第三天看了多少页?

7、明小学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用水 19 ,十月份用水72吨,九月份用水多少吨?

8、修一条公路,修了全长的37 后,离这条公路的中点还有1.7千米,求这条公路的长?

9、光明小学有60台电脑,比五爱小学多15 ,五爱小学有多少台电脑?

10、一袋大米两周吃完,第一周吃了13 ,第二周比第一周多吃了5千克,这袋大米共重多少千克?

11、小明读一本书,已读的页数是未读的页数的32 ,他再读30页,这时已读的页数是未读的73 ,这本书共多少页?

12、饲养小组养的.小白兔是小灰兔的35 ,小灰兔比小白兔多24只,小白兔和小灰兔共多少只?

13、某渔船一天上午捕鱼1200千克,比下午少17 ,全天共捕鱼多少千克?

14、一桶油,第一次倒出15 ,第二次倒出15千克,第三次倒出13 ,还剩253 千克,这桶油原有多少千克?

15、一条路已经修了全长的13 ,如果再修60米,就正好修了全长的一半,这条路长多少米?

16、牧场养牛480头,比去年养的多15 ,比去年多多少头?480-480÷(1+15 )=80(头)

17、一份材料,甲单独打完要3小时,乙单独打完要5小时,甲、乙两人合打多少小时能打完这份材料的一半?

18、打扫多功能教师,甲组同学13 小时可以打扫完,乙组同学14 小时可以打扫完,如果甲、乙合做,多少小时能打扫完整个教室?

19、一项工程,甲独做18天完成,乙独做15天完成,甲、乙两人合做,但甲中途有事请假4天,那么甲完成任务时实际做了多少天?

20、甲飞机每小时飞行400千米,乙飞机每小时飞行430千米。它们同时从A城飞往B城,4小时后它们相隔多少千米?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 篇5

一、基本题型

1、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90千米,两列火车几小时相遇?

2、两列火车从两个车站同时相向出发,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8千米,经过5小时两车相遇。两个车站之间的铁路长是多少千米?

3、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988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经过8小时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9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二、综合练习

1、师徒两人合作加工520个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30个,徒弟每小时加工20个,几小时后还有70个没有加工完?

2、甲乙两队和挖一条水渠,甲队从东往西挖,每天挖75米,乙队从西往东挖,每天比甲队少挖5米,两队合作8天挖完,这条水渠一共长多少米?

3、甲乙两艘轮船从相距654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相向而行,8小时两船还相距22千米,已知乙船每小时行42千米,甲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一辆汽车和一辆自行车从相距1725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汽车每小时比自行车多行31.5千米,求汽车、自行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5、两地相距270千米,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1.5倍,求甲乙两列火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6、甲乙两城相距680千米,从甲城开往乙城的普通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2小时候,快车从乙城开往甲城,每小时行80千米,快车开出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7、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途中因汽车故障甲车停了一小时,5小时候两车相遇。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A、B两地相距3300米,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甲每分钟走82千米,已经行了15分钟,还要行多少分钟才可以相遇?

9、甲乙两列汽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2千米,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52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0、姐妹两同时从家里到少年宫,路程浅唱770米,妹妹步行每分钟60米,姐姐骑自行车以每分钟160米的速度到达少年宫后立即返回,途中与妹妹相遇,这时妹妹走了几分钟?

11、小明和小华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步行每分钟走60米,小华骑自行车没分中走190米,几分钟后两人在距中点650米处相遇?

12、A、B两地相距300千米,两两汽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各自达到目的地后有立即返回,经过8小时他们第二次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 篇6

一、甲、乙、丙、丁四人今年分别是乙的年龄是丙、丁年龄和的2倍?

解:因为甲乙和与丙丁和的差是-就得到了6年前。

解:甲乙年龄和16+12=28岁,丙丁年龄和11+9=20岁,相差28-20=8岁。

每年前都是少÷2=6年前,符合要求。

二、在周长为乙两人分别以6米/秒,5米/秒的骑车速度同时同向出发,沿跑道行驶.问16分钟内甲追上乙几次?

解:第一次甲追上乙是在==/200=4次······60秒,4+1=5次。

解:第一次追上=100秒。

后来又行了16×60-100=860秒,

后来甲行了860×6÷200=25.8圈,

乙行了860×5÷200=21.5圈。

超过1圈追上1次,所以追上了25-21=4次。

因此共追上4+1=5次。

三、某公共汽车线路中间有10个站.车有快车及慢车两种,快车车速是慢车车速的1.2倍.慢车每站都停,快车则只停*中间一个站,每站停留时间都是3分钟.当某次慢车发出40分钟后,快车从同一始发站开出,两车恰好同时到达终点.问快车从起点到终点共用多少时间?

解:慢车比快车多停了=27分钟。

那么慢车比快车多用40-27=13分钟。

快车行了=65分钟,

即共用了65+3=68分钟。

四、有5堆苹果,较小的3堆平均有18个苹果,较大的两堆苹果数之差为5个.又较大的3堆平均有26个苹果,较小的2堆苹果数之差为7个.最大堆与最小堆平均有22个苹果.问每堆各有多少苹果?

解法一:(这个方程组解起来有些麻烦,要有耐心,呵)

设五堆分别为a,b,c,d,e,且ace

(c+d+e)/3=18

a-b=5

(a+b+c)/3=26

d-e=7

(a+e)/2=22

解得:a=31,b=26,c=21,d=20,e=13.

解法二:

]/2=18

(22*2+18)/2=31

22*2-31=13

13+7=20

31-5=26

18*3-20-13=21

依次为 13

解:从小到大我们假设成①②③④⑤。

有⑤=④+5,,②=①+7,①+⑤=22×2=44个。

所以有②+④=①+7+⑤-5=44+2=46个。

①+②+④+⑤=44+46=90个

还有①+②+③=18×3=54个,③+④+⑤=26×3=78个。

③=(÷2=21个。

①=(÷2=13个,

②=13+7=20个。

④=(÷2=26个。

⑤=26+5=31个。

五、甲、乙、丙三个班向希望工程捐赠图书.已知甲班一人捐6册,有二人各捐7册,其余人各捐11册;乙班有一人捐6册,三人各捐8册,其余人各捐10册;丙班有二人各捐4册,六人各捐7册,其余人各捐9册.已知甲班捐书总数比乙班多28册,乙班比丙班多101册.各班捐书总数在400册与550册之间.问各班各有几人?

解:根据乙班8×3+6=30册,很容易看出,乙班的册数是10的倍数。

乙班捐书册数在400+101=501到550-28=522之间。

所以乙班的册数有两种可能,就是510册和520册。

当乙班捐书÷11得不到整数,所以乙班捐书520册。

因此有乙班人数是(÷10+4=53人。

甲班有(÷11+3=51人。

丙班有(+8=49人。

六、某公司彩电按原价销售,每台获利润60元;现在降价销售,结果彩电销量增加了1倍,获得的总利润增加了0.5倍,则每台彩电降价多少元?

解:现在=90元,每台获得利润90÷2=45元。每台彩电降价60-45=15元。

七、一件工程,甲队独做乙两队合作若干天后,由乙队单独完成,做完后发现两段时间相等.则共用几天?

解:甲做÷=6天。即共用6天。

八、两个杯中分别装有浓度40%与10%的盐水,倒在一起后混合盐水浓度为30%.如果再加入300克20%的`盐水,则浓度变成25%.那么原有40%的盐水多少克?

解:先给个名称好区分。"40%的盐水"称为"甲盐水","10%的盐水"称为"乙盐水","20%的盐水"称为"丙盐水"。

甲盐水和乙盐水的重量比是

(:(=2:1

甲乙混合后的盐水和丙盐水的重量比是

(:(=1:1

所以甲盐水和乙盐水共300克。

所以甲盐水有×2=200克。

九、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甲、乙的速度比是5:4,相遇后甲的速度减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10千米,那么A,B两地相距几千米?

解:相遇后的速度比是:=5:6。

相遇时甲行了5份,乙行了4份,

相遇后,当甲行完余下的4份时,乙行了4×6/5=4.8份。

所以每份是=50千米。

所以AB两地相距=450千米。

十、小李和小张同时开始制作同一种零件,每人每分钟能制作1个零件,但小李每制作3个零件要休息1分钟,小张每制作4个零件休息1.5分钟.现在他们要共同完成制作300个零件的任务,需要几分钟?

解:小李4分钟做3个,小张5.5分钟做4个。3/4>4/5.5,所以小李速度快。

小李做300÷2=150个零件,需要150÷3×4=200分钟。

因为200÷5.5=36……2,所以小张200分钟做了36×4+2=146个零件。

剩下的300-150-146=4个零件,刚好够2分钟。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 篇7

关于数学应用题的思考

1、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变得多样了,过去课本中的应用题大多是用文字语言叙述的。一年级学生识字少,读题很困难,就得依靠教师来读题。新教材中应用题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经验,有的用图画呈现,有的用图文呈现,有的用对话呈现。还了应用题的真面目,因为应用题原本就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具体直观的、是现实有意义的`。

2、应用题的安排变得灵活了,不再将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而是将应用题与计算教学结合在一起。能直接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建立数学模型的,安排在引入计算内容的起始位置,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渗透“部分”与“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既是解决问题,又使计算源于生活实际。而对“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在看图说话中就渗透“同样多”、“相差”的概念,为学习“相差关系”应用题做好早期的铺垫,教学时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例题。因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四则运算的意义是相同的,在学习计算时实际上也是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安排便于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以一个整体的观点把握教材,也可为学生今后能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打下基础。

3.应用题教学逐渐开放了,过去课本中的应用题教学是让学生模仿着解决一些抽象的与例题雷同的题目,新课本除了要学生能解决一些问题,还要求学生能提出一些问题。例如:鸡10只,鸭13只,鹅12只(1)、鸡比鸭多多少只?(2)、鹅比鸭少多少只?(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过去应用题教学中给出的条件不多不少,刚好能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而现在应用题教学开放了,在多个条件中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

一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很少,让我们借助新教材这一载体给学生充分提供感知材料,给学生足够多的感性认识,让他们凭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策略解决问题,真正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其结构。在简单应用题教学中要充分用活教材,从反映生活实际的画面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这就是在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在做作业。从而真正做到每一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与其数量关系分析清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品质,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 篇8

一、简单应用题

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1、加法应用题:

a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b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和乙数比甲数多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2、减法应用题:

a求剩余的应用题:从已知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

b求两个数相差的多少的应用题:已知甲乙两数各是多少,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或乙数比甲数少多少。

c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3、乘法应用题:

a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已知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求总数。

b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是多少,另一个数是它的几倍,求另一个数是多少。

4、除法应用题:

a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把这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求每一份是多少。

b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每份是多少,求可以分成几份。

C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倍的应用题:已知甲数乙数各是多少,求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几倍。

d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5、常见的数量关系:

总价 = 单价×数量

路程 = 速度×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效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二、复合应用题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1、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个数的应用题。

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2、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已知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的和(或差)。

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

3、连乘连除应用题。

4、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三、典型应用题

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

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 (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

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

最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大数应给数

最大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100 千米 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

2、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数量关系式:单一量×份数=总数量(正归一)

总数量÷单一量=份数(反归一)

例 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 4774 米 , 照这样计算,织布 6930 米 ,需要多少天?

分析: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织布多少米,就是单一量。 =

,通过求总数量求得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

特点: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不过变化的规律相反,和反比例算法彼此相通。

数量关系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 = 另一个单位数量

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 = 另一个单位数量。

例 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 800 米 , 6 天修完。实际 4 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

分析:因为要求出每天修的长度,就必须先求出水渠的长度。所以也把这类应用题叫做“归总问题”。不同之处是“归一”先求出单一量,再求总量,归总问题是先求出总量,再求单一量。

4、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他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

解题关键:是把大小两个数的和转化成两个大数的和(或两个小数的和),然后再求另一个数。

解题规律:(和+差)÷2 = 大数 大数-差=小数

(和-差)÷2=小数 和-小数= 大数

例 某加工厂甲班和乙班共有工人 94 人,因工作需要临时从乙班调 46 人到甲班工作,这时乙班比甲班人数少 12 人,求原来甲班和乙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从乙班调 ÷ ,乙班在调出 ,甲班为

5、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 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解题关键:找准标准数(即一般说来,题中说是“谁”的几倍,把谁就确定为标准数。求出倍数和之后,再求出标准的数量是多少。根据另一个数(也可能是几个数)与标准数的倍数关系,再去求另一个数(或几个数)的数量。

解题规律:和÷倍数和=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汽车运输场有大小货车 115 辆,大货车比小货车的 5 倍多 7 辆,运输场有大货车和小汽车各有多少辆?

分析:大货车比小货车的 倍对应,总车辆数应( 辆 。

列式为( ÷( =,

6、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解题规律:两个数的差÷(倍数-= 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 甲乙两根绳子,甲绳长 63 米 ,乙绳长 29 米 ,两根绳剪去同样的长度,结果甲所剩的长度是乙绳 长的 3 倍,甲乙两绳所剩长度各多少米? 各减去多少米?

分析:两根绳子剪去相同的一段,长度差没变,甲绳所剩的长度是乙绳的 倍,以乙绳的长度为标准数。列式( ÷( =…乙绳剩下的长度, …甲绳剩下的长度, …剪去的长度。

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速度,叫做行程问题。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杜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

解题关键及规律: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间=速度和×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时间=路程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时间。

例 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 ,两人同时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 16 千米 ,乙每小时行 9 千米 ,甲几小时追上乙?

分析:甲每小时比乙多行( 千米,也就是甲每小时可以追近乙( 千米,这是速度差。

已知甲在乙的后面 , 千米,也就是追击所需要的时间。列式 =

8、流水问题:一般是研究船在“流水”中航行的问题。它是行程问题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它也是一种和差问题。它的特点主要是考虑水速在逆行和顺行中的不同作用。

船速: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

水速:水流动的速度。

顺水速度:船顺流航行的速度。

逆水速度:船逆流航行的速度。

顺速=船速+水速

逆速=船速-水速

解题关键:因为顺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和,逆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差,所以流水问题当作和差问题解答。 解题时要以水流为线索。

解题规律:船行速度=(顺水速度+ 逆流速度)÷2

流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路程=顺流速度× 顺流航行所需时间

路程=逆流速度×逆流航行所需时间

例 一只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顺水而行,每小时行 28 千米 ,到乙地后,又逆水 航行,回到甲地。逆水比顺水多行 2 小时,已知水速每小时 4 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此题必须先知道顺水的速度和顺水所需要的时间,或者逆水速度和逆水的时间。已知顺水速度和水流 速度,因此不难算出逆水的速度,但顺水所用的时间,逆水所用的时间不知道,只知道顺水比逆水少用 = 。

9、还原问题:已知某未知数,经过一定的四则运算后所得的结果,求这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我们叫做还原问题。

解题关键:要弄清每一步变化与未知数的关系。

解题规律:从最后结果 出发,采用与原题中相反的运算(逆运算)方法,逐步推导出原数。

根据原题的运算顺序列出数量关系,然后采用逆运算的方法计算推导出原数。

解答还原问题时注意观察运算的顺序。若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时别忘记写括号。

例 某小学三年级四个班共有学生 168 人,如果四班调 3 人到三班,三班调 6 人到二班,二班调 6 人到一班,一班调 2 人到四班,则四个班的人数相等,四个班原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当四个班人数相等时,应为

一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二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三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

植树问题:这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究总路程、株距、段数、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植树问题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沿周长植树,然后按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解题规律:沿线段植树

棵树=段数+1 棵树=总路程÷株距+1

株距=总路程÷(棵树-

沿周长植树

棵树=总路程÷株距

株距=总路程÷棵树

总路程=株距×棵树

例 沿公路一旁埋电线杆 301 根,每相邻的两根的间距是 50 米 。后来全部改装,只埋了201 根。求改装后每相邻两根的间距。

分析:本题是沿线段埋电线杆,要把电线杆的根数减掉一。列式为 ÷( =

,或两次都不足),已知所余和不足的数量,求物品适量和参加分配人数的问题,叫做盈亏问题。

解题关键:盈亏问题的解法要点是先求两次分配中分配者没份所得物品数量的差,再求两次分配中各次共分物品的差(也称总差额),用前一个差去除后一个差,就得到分配者的数,进而再求得物品数。

解题规律:总差额÷每人差额=人数

总差额的求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不足,总差额=多余 + 不足

第一次正好,第二次多余或不足 ,总差额 = 多余或不足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也多余,总差额 = 大多余 - 小多余

第一次不足,第二次也不足,总差额 = 大不足 - 小不足

例 参加美术小组的同学,每个人分的相同的支数的色笔,如果小组 10 人,则多 25 支,如果小组有 12 人,色笔多余 5 支。求每人 分得几支?共有多少支色铅笔?

分析:每个同学分到的色笔相等。这个活动小组有 =÷( = 。

年龄问题:将差为一定值的两个数作为题中的一个条件,这种应用题被称为“年龄问题”。

解题关键:年龄问题与和差、和倍、 差倍问题类似,主要特点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年岁不断增长,但大小两个不同年龄的差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年龄问题是一种“差不变”的问题,解题时,要善于利用差不变的特点。

例 父亲 48 岁,儿子 21 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

分析:父子的年龄差为 。由于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 倍。这样可以算出几年前父子的年龄,从而可以求出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 =

鸡兔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和“兔”各多少只的一类应用题。通常称为“鸡兔问题”又称鸡兔同笼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鸡兔问题一般采用假设法,假设全是一种动物(如全是“鸡”或全是“兔”,然后根据出现的腿数差,可推算出某一种的头数。

解题规律:(总腿数-鸡腿数×总头数)÷一只鸡兔腿数的差=兔子只数

兔子只数=(总腿数-÷2

如果假设全是兔子,可以有下面的式子:

鸡的只数=(÷2

兔的头数=总头数-鸡的只数

例 鸡兔同笼共 50 个头, 170 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兔子只数 ( ÷

鸡的只数

四、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1、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与整数加减法的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含有分数。

2、分数乘法应用题:

是指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特征: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找准要求问题所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

3、分数除法应用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比较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也就是求他们的倍数关系。

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搞清把谁看作标准的数也就是把谁看作了“单位一”,谁和单位一的量作比较,谁就作被除数。

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是比较量,乙是标准量,用甲除以乙。

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减乙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关系式(甲数减乙数)/乙数或(甲数减乙数)/甲数 。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 ,求这个数。

特征:已知一个实际数量和它相对应的分率,求单位“1”的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把单位“1”的量看成x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方程,或者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算式,但必须找准和分率相对应的已知实际数量。

4、出勤率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小麦的出粉率= 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100%

产品的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职工的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5、工程问题:

是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它与整数的工作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解题关键: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然后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

数量关系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

6、纳税

纳税就是把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销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额 ……)的比率叫做税率。

7、利息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 篇9

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素质教育要求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以下是我教学应用题的几点体会:

一、认真审题,重视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学生往往对审题拘于形式,拿到题目就把题中数字简单组合,导致错误。应用题是有情节、有具体内容和问题的,所以首先要加强学生说的培养,理解题意。有些应用题的叙述较为抽象、冗长,可引导学生将题目的叙述进行简化,抓住主要矛盾,说出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其次要加强关键词句的观察,理解题意。有时候仅一字之差,题目的数量关系就不同,解法也有差异。如:甲工程队一天修路3千米,(1)乙工程队一天修的路比甲工程队多修 米。(2)乙工程队一天修的路比甲工程队多 。求乙工程队一天修路多少千米?(1)3+ (2)3(1+ )。现代教育学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最佳的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关,是应用题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在应用题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分析应用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的相依关系,把数量关系从应用题中抽象出来。如:某饲养专业户养白兔800只,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只数的`3 倍还多10只,这个饲养专业户共养兔多少只?这道题存在两个数量关系:(1)专业户共养兔=白兔+黑兔;(2)黑兔=白兔3+10。找出这两个数量关系,对号入座,题目就很容易解答了。为了防止学生一遇到叙述稍有变化的题目时就发生错误,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二、加强解题思路训练,提高解题能力。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要以指导思考方法为重点,让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规律,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如采用对应的思想方法、比较法、逆向思考、变式法、感知规律法等等。在教学中摸清学生对应用题的思维脉络,了解思维会从哪里起步,向哪个方向发展,将会在哪里受阻,以便点拨帮助学生克服障碍,及时引导学生向预定的目标前进。此外,多进行改变问题,改变条件的训练,使学生排除解题的固定摸式,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三、充分发挥线段图的直观教学作用。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百度贴吧 复制网址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画线段图不仅是表象和概念加以具体化的手段,也是一种使学生进行自我智力教育的手段。线段具有一定的直观性,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揭露隐藏着的数量关系,掌握数量。例如在比多比少的应用题中,通过线段对比,结果就十分明显。四、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学生生活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差,在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是他们架起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较为顺利地理解应用题中教学术语和数量关系。运用投影手段讲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可把应用题中所叙述的情境形象直观地演示在学生面前,如在行程应用题教学中,利用投影演示,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已知相遇时间,求速度和,以及已知总路程及各自的速度求相遇时间。这些题目均可用投影进行直观演示,通过演示,学生既理解了一些教学术语,又理解了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列式根据。五、注重应用题教学中的实用价值。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观念的现代化,尤其是教育价值观的现代化,应用题教学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学会分析教量关系并进行形式解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这部分教材就和日常生活许多事例相关联,如股票涨跌百分点,商店售价打折等等。采用呈现问题的教学方式,既注重了教学的应用价值,又能培养学生的教学意识,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习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就应该突破原有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始终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 篇10

一、分数的应用题

1、一缸水,用去1/2和5桶,还剩30%,这缸水有多少桶?

2、一根钢管长10米,第一次截去它的7/10,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还剩多少米?

3、修筑一条公路,完成了全长的2/3后,离中点16.5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4、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总数的2/7,比师傅少做21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5、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5,第二次取出总数的1/3少12袋,这时仓库里还剩24袋,两次共取出多少袋?

6、甲乙两地相距1152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对开,货车每小时行72千米,比客车快 2/7,两车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7、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16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3/5,一条裤子多少元?

8、饲养组有黑兔60只,白兔比黑兔多1/5,白兔有多少只?

9、学校要挖一条长80米的下水道,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4,第二天挖了全长的1/2,两天共挖了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

二、比的应用题

1、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 ,长与宽的比是 2:1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 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为 96 厘米 ,长、宽、高的比是 3∶2 ∶1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3、 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为 96 厘米 ,高为4厘米,长与宽的比是 3 ∶2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4、 某校参加电脑兴趣小组的有42人,其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4 ∶3,男生有多少人?

5、 有两筐水果,甲筐水果重32千克,从乙筐取出20%后,甲乙两筐水果的重量比是4:3,原来两筐水果共有多少千克?

6、 做一个600克豆沙包,需要面粉红豆和糖的比是3:2:1,面粉红豆和糖各需多少克?

7、 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9,第二天看了24页,两天看了的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是1:4,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8、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2:3:4,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三、百分数的应用题

1、某化肥厂今年产值比去年增加了 20%,比去年增加了500万元,今年道值是多少万元?

2、果品公司储存一批苹果,售出这批苹果的30%后,又运来160箱,这时比原来储存的苹果多1/10 ,这时有苹果多少箱?

3、一件商品,原价比现价少百分之20,现价是1028元,原价是多少元?

4、教育储蓄所得的利息不用纳税。爸爸为笑笑存了三年期的教育储蓄基金,年利率为5.40%,到期后共领到了本金和利息22646元。爸爸为笑笑存的教育储蓄基金的本金是多少?

5、服装店同时买出了两件衣服,每件衣服各得120元,但其中一件赚20%,另一件陪了20%,问服装店卖出的两件衣服是赚钱了还是亏本了?

6、爸爸今年43岁,女儿今年11岁,几年前女儿年龄是爸爸的20%?

6、比5分之2吨少20%是( )吨,( )吨的30%是60吨。

7、一本200页的书,读了20%,还剩下()页没读。甲数的40%与乙数的50%相等,甲数是120,乙数是( )。

8、某工厂四月份下半月用水5400吨,比上半月节约20%,上半月用水多少吨?

9、 张平有500元钱,打算存入银行两年.可以有两种储蓄办法,一种是存两年期的,年利率是2.43%;一种是先存一年期的,年利率是2.25%,第一年到期时再把本金和税后利息取出来合在一起,再存入一年.选择哪种办法得到的税后利息多一些?

10、 小丽的妈妈在银行里存入人民币5000元,存期一年,年利率2.25%,取款时由银行代扣代收20%的利息税,到期时,所交的利息税为多少元?

11、 一种小麦出粉率为85%,要磨13.6吨面粉,需要这样的小麦_____吨。

四、圆的应用题

1、画一个周长 12.56 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和一条半径,再求出这个圆的面积。

2、学校有一块圆形草坪,它的直径是30米,这块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沿着草坪的周围每隔1.57米摆一盆菊花,要准备多少盆菊花?

3、一个圆和一个扇形的半径相等,圆面积是30平方厘米,扇形的圆心角是36度。求扇形的面积。

4、前轮在720米的距离里比后轮多转40周,如果后轮的周长是2米,求前轮的周长。

5、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10厘米,在它的四周铺一条2米宽的小路,这条小路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学校有一块直径是40M的圆形空地,计划在正中央修一个圆形花坛,剩下部分铺一条宽6米的水泥路面,水泥路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7、有一个圆环,内圆的周长是31.4厘米,外圆的周长是62.8厘米,圆环的宽是多少厘米?

8、一只挂钟的分针长20厘米,经过45分钟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9、一只大钟的时针长0.3米,这根时针的尖端1天走过多少米?扫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五、六年级数学应用题

1、 某村要挖一条长2700米的水渠,已经挖了1050米,再挖多少米正好挖完这条水渠的23 ?

2、某校少先队员采集树种,四年级采集了千克,五年级比四年级多采集13 千克,六年级采集的是五年级的65 。六年级采集树种多少千克?

3、 仓库运来大米240吨,运来的大豆是大米吨数的56 ,大豆的吨数又是面粉的14 。运来面粉多少吨?

4、 甲筐苹果910 千克,把甲的19 给乙筐,甲乙相等,求乙筐苹果多少千克?

5、一桶油倒出23 ,刚好倒出36千克,这桶油原来有多少千克?

6、甲、乙两个工程队共修路360米,甲乙两队长度比是5 : 4,甲队比乙队多修了多少米?

7、服装厂第一车间有工人150人,第二车间的工人数是第一车间的25 ,两个车间的人数正好是全厂工人总数的56 ,全厂有工人多少人?

8、 一批水果120千克,其中梨占总数的25 ,又是苹果的45 ,苹果有多少千克?

9、 甲乙两数的和是120,把甲的13 给乙,甲、乙的比是2:3,求原来的甲是多少?

10、小红采集标本24件,送给小芳4件后,小红恰好是小芳的45 ,小芳原有多少件?

11、两桶油共重27千克,大桶的油用去2千克后,剩下的油与小桶内油的重量比是3:2。求大桶里原来装有多少千克油?

1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144厘米,它的长、宽、高之比是4:3:2,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13、小红有邮票60张,小明有邮票40张,小红给多少张小明,两人的邮票张数比为1:4?

14、王华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家去学校,16 小时行了全程的23 ,王华家离学校有多少千米?

15、3台织布机32 小时织布72米,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16、一辆汽车行92 千米用汽油925 升,用35 升汽油可以行多少千米?

17、有一块三角形的铁皮,面积是35 平方米。它的底是32 米,高是多少米?

18、 18、水果店运来梨和苹果共50筐,其中梨的筐数是苹果的23 ,运来梨和苹果各多少筐?

19、19、用2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斜边上的高是多少厘米?

20、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9米,长和宽的比是4∶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六、六年级数学应用题

1、甲、乙两个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100米,与乙的速度比是5∶4,5分钟后,两人正好行了全程的35 ,A、B两地相距多少米?

2、 一所小学扩建校舍,原计划投资28万元,实际投资比原计划节省了 17 ,实际投资多少万元?

3、玩具厂计划生产游戏机2000台,实际超额完成110 ,实际生产多少台?

4、一根电线长40米,先用去38 ,后又用去 38 米,这根电线还剩多少米?

5、某种书先提价 16 ,又降价 16 ,这种书的原价高还是现价高?

6、一本书共100页,小明第一天看了15 ,第二天看了14 ,剩下的第三天看完,第三天看了多少页?

7、明小学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用水 19 ,十月份用水72吨,九月份用水多少吨?

8、修一条公路,修了全长的37 后,离这条公路的中点还有1.7千米,求这条公路的长?

9、光明小学有60台电脑,比五爱小学多15 ,五爱小学有多少台电脑?

10、一袋大米两周吃完,第一周吃了13 ,第二周比第一周多吃了5千克,这袋大米共重多少千克?

11、小明读一本书,已读的页数是未读的页数的32 ,他再读30页,这时已读的页数是未读的73 ,这本书共多少页?

12、饲养小组养的小白兔是小灰兔的35 ,小灰兔比小白兔多24只,小白兔和小灰兔共多少只?

13、某渔船一天上午捕鱼1200千克,比下午少17 ,全天共捕鱼多少千克?

14、一桶油,第一次倒出15 ,第二次倒出15千克,第三次倒出13 ,还剩253 千克,这桶油原有多少千克?

15、一条路已经修了全长的13 ,如果再修60米,就正好修了全长的一半,这条路长多少米?

16、牧场养牛480头,比去年养的多15 ,比去年多多少头?480-480÷(1+15 )=80(头)

17、一份材料,甲单独打完要3小时,乙单独打完要5小时,甲、乙两人合打多少小时能打完这份材料的一半?

18、打扫多功能教师,甲组同学13 小时可以打扫完,乙组同学14 小时可以打扫完,如果甲、乙合做,多少小时能打扫完整个教室?

19、一项工程,甲独做18天完成,乙独做15天完成,甲、乙两人合做,但甲中途有事请假4天,那么甲完成任务时实际做了多少天?

20、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工人叔叔要在工人俱乐部的四周装上彩灯(地面的四边不装)。已知工人俱乐部的长90厘米,宽55厘米,高20厘米,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线?

七、六年级数学应用题

1、有一批零件,甲、乙两人同时加工,12天完成,乙、丙两人同时加工,9天完成,甲、丙两人同时加工,18天完成,三人同时加工,几天可以完成?

2、小明身上的钱可以买12枝铅笔或4块橡皮,他先买了3枝铅笔,剩下的钱可以买几块橡皮?

3、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和第二天各完成了这批零件的29 ,第三天加工了80个,正好完成了加工任务,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3、 电视机厂五月份计划生产电视机5000台,实际生产了6000台,超额完成百分之几?

5、一种电脑原价6800元,现降价1700元,降价百分之几?

6、一段路,甲走完全程需20分钟,乙走完全成需15分钟,甲的速度是乙速度的百分之几?

7`一份稿件,原计划5天抄完,结果只用4天就抄完了,实际工作效率比计划提高了百分之几?

8、从甲堆煤中,取出15 给乙堆,这时两堆煤重量就相等了,原来乙堆煤的重量比甲堆煤的重量少百分之几?

7、 六(1)班有男生32人,女生28人。六(2)班人数是六(1)班的95%,六(2)班有多少人?

8、 一条围巾,如果卖100元,可赚25%,如果卖120元,可赚百分之几?

11、买来足球55个,买来的篮球比足球少20%,买来篮球多少个?55×(1―20%)=44(个)

12、一堆沙子,第一次运走40%。第二次运走30%,还剩下48吨。这堆沙子有多少吨?

13、一个面粉厂,用20吨小麦能磨出13000千克的面粉。求小麦的出粉率?

14、在100克水中,加入25克盐。这盐水的含盐率是多少?

15、某种菜籽出油率为33%,要想榨出100千克菜籽油。至少要多少千克菜籽。

16、李师傅加工200个零件,经检验4个是废品,合格率是多少?照这样计算,加工700个零件,不合格的有多少个。

17、小红的爸爸将5000元钱存入银行活期储蓄,月利率是0.60%,4个月后,他可得税后利息多少元?可取回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 税后利息: 5000×0.60%×4×(1-5%)=114(元)

18、王老师每月工资1450元,超出1200元的部分按5%交纳个人所得税。王老师每月税后工资是多少元?

19、一种篮球原价180元,现在按原价的七五折出售。这种篮球现价每只多少元?每只便宜了多少元?

20、李丹家去年收玉米300千克,前年收玉米249千克,去年比前年的玉米增产了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