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数量关系式 (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

活动范文 > 试题 > 导航 >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12篇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

2024-01-27

相关推荐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12篇。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 篇1

(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 (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

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

最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大数应给数

最大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100 千米 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

(2) 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数量关系式:单一量×份数=总数量(正归一)

总数量÷单一量=份数(反归一)

例 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 4774 米 , 照这样计算,织布 6930 米 ,需要多少天?

分析: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织布多少米,就是单一量。 =

(,通过求总数量求得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

特点: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不过变化的规律相反,和反比例算法彼此相通。

数量关系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 = 另一个单位数量

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 另一个单位数量。

例 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 800 米 , 6 天修完。实际 4 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

分析:因为要求出每天修的长度,就必须先求出水渠的长度。所以也把这类应用题叫做“归总问题”。不同之处是“归一”先求出单一量,再求总量,归总问题是先求出总量,再求单一量。

(4) 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他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

解题关键:是把大小两个数的和转化成两个大数的和(或两个小数的和),然后再求另一个数。

解题规律:(和+差)÷2 = 大数

大数-差=小数

(和-差)÷2=小数

和-小数= 大数

例 某加工厂甲班和乙班共有工人 94 人,因工作需要临时从乙班调 46 人到甲班工作,这时乙班比甲班人数少 12 人,求原来甲班和乙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从乙班调 ÷ ,乙班在调出 ,甲班为 9 4 - 8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 篇2

1、小明折了9只纸飞机,比小军少折3只,小军折了几只纸飞机?

2、池塘的荷叶上有6只青蛙,跳来了3只,又跳走了4只。池塘里还有几只青蛙?

3、小丁丁做口算题对了21道,错了14道。他一共做了几道口算题?

4、篮子里有10个苹果,被小丁丁吃掉1个,又被爸爸吃掉2个。现在还有多少个?

5、妈妈买来10个苹果,小丁丁和爸爸各吃了2个。现在还有多少个?

6、小红有16本故事书,比小芳多3本,比小明少两本。小芳和小明各有多少本故事书?

7、湖中有8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6只,湖中还有几只天鹅?

8、盒子里有一些月饼,爸爸、妈妈各吃了1个,小明吃了2个,还剩5个。盒子里原来有几个月饼?

9、商店里有20瓶汽水,上午卖掉了9瓶,下午卖掉的和上午一样多,一共卖掉几瓶?还剩几瓶?

10、小丽有10支铅笔,小云有16支铅笔。小云送给小丽几支后,两人的铅笔同样多?

11.教室里有男生8人,女生10人,一共有几人?教室里有18人,走了5人,还剩几人?

12.一根绳子对折后长7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这根绳子用掉6米后,还剩几米?

13.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6页,第二天看了10页,第三天从第几页看起?

14.小丽排队做操,从前面数起他是第5个,从后面数起他也是第5个,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15.军军从一楼走到二楼需要1分钟,用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走到五楼,再从五楼回到一楼共需要多少分钟?

16.明明从家走到学校要走6千米,这一天他走到一半,返回家拿作业本,又立即赶回学校,这一天他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多少米?

17. 车上原有20人,到站下车8人,上车5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18.原来有18个苹果,红红吃了一些,还剩下9个,小红吃了几个苹果?

19.猫妈妈钓来一些鱼,小花猫吃了一条,把剩下的'一半分给了小白猫,小花猫又吃了1条,再把剩下的一半分给了小黑猫,这时,小花猫还有4条鱼,你能算出猫妈妈一共掉了多少条鱼吗?

20.小军吃了5个苹果,还剩下3个,小军原来有多少个苹果?

参考答案

1. 12

2. 5

3. 35

4. 7

5. 6

6. 13 18

7. 12

8. 9

9. 18 2

10. 3

11. 18 13

12. 14 8

13. 17

14. 9

15. 8

16. 9

17. 17

18. 9

19. 19

20. 8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 篇3

例1:

自行车和汽车共有 ,自行车和汽车各有几辆?

假设一:

假设 24 辆车都是汽车,那么按每辆汽车 4 只轮胎计算,轮胎只数应为

,怎么会多算 42 只轮胎,这是由于假定自行车的辆数,把它当作汽车来计算。

每辆自行车是 ÷(=42÷2

=

自行车有 21 辆,而自行车和汽车总计是 24 辆,减法计算,可得汽车的 辆数:

答:自行车有 21 辆,汽车有 3 辆。 假设二:

假设 。这比题中 的“,怎么会少算 6 只轮胎,这是由于假 定汽车的辆数当作自行车来计算。每辆汽车少算 2 只轮胎,那么少算 6 只轮 胎,就可求出有几辆汽车算作自行车。据此,

列式计算(÷(

=6÷2

=

既知汽车有 3 辆,汽车和自行车总计 24 辆,减法计算,可得自行车辆数

例2:

某农机厂制造一批农具,原计划 18 天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制造 50 件,照这样做了 12 天,就超过原计划产量 240 件,这批农具原计划制造多少 件?

分析:

这道题要求原计划制造多少件,不是从题目的条件来看,既不知道原计 划每天制造多少件,也不知道实际每天制造多少件,所以要想按照一般的数 量关系,通过分析来寻找解题线索,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用假设法来解答。

题目告诉我们,“原计划 18 天完成”我们就假设实际生产了 18 天。那 么,按照题目的条件“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制造 50 件”来计算的话,应该比原 计划产量多制造:

根据题意,制造 。制造的 件数相差了 ,这就是说,按实际每天制造的件数计算,6 天可以制造农具 660 件,我们可以从这两个相差数中,算出实际每天制造的 件数是:

通过假设,找到了解开这道题目的一个重要条件,即实际每天制造 ,因为 12 天制造的件数比原计划产量多 240 件,所以原计划制造的件数就是:

列综合式计算:(÷(×12-240

=660÷6×12-240

=1320-240

= 答:原计划制造农具 1080 件。

当求出了实际每天制造 110 件之后,下一步也可以这样思考: 根据已知条件“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制造 50 件”,可求得原计划每天制造的件数:

再根据已知条件“原计划 18 天完成”即可求得原计划制造的件数:

列综合式计算[(÷(-50]×18

=[660÷6-50]×18

=60×18

= 答:略。

由上例看出用假设法求出实际每天制造的件数,是解这道题的关键。

例3:

勤风印刷厂,装订车间有 40 个工人,每分钟每个男工装订 3 本书,每个 女工装订 1.5 本书,男女工人 5 分钟一共装订了 435 本书。问男女工人各装 订多少本?

假设一:

假设每个女工每分钟装订本数和男工一样多,每分钟也装订 。

由题中所给条件“男女工人 。由此看出,假设每个女工每分钟装订本数和男工一样 多,要比实际多出 ,而每个女工每分钟装订本数比实际多算

。那么,多少个女工多算了 ÷(

=(÷1.5

=33÷1.5

=

全车间一共是 40 人,女工有 22 人,可用减法计算,可得出男工人数:

每个男工每分钟装订 3 本,18 个男工 5 分钟装订的本数是:

每个女工每分钟装订 1.5 本,22 个女工 5 分钟装订的本数是:

答:男工装订 270 本,女工装订 165 本。 假设二:

假设每个男工每分钟装订本数和每个女工一样多,每分钟装订 比题中说的每分钟装 订 少 。

由于假设,每个男工装订本数比实际少算了 ,那么,多 少个男工少算 ÷

=(÷1.5

=27÷1.5

=。

女工人数:

以下解答步骤和假设一相同,由此从略。

有一种古老的典型算术题,叫做鸡兔同笼问题,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 这是一道有趣的题目,是用假设法解答的。如:

例4:

鸡兔同笼,共有头 34 只,脚 118 只,鸡兔各有几只?

假设一:

假设笼里装的全部是兔子,由于每只兔有 =136 只脚,比实际的 118 只脚多了 18 只脚,因每只兔比每只鸡多2 只脚,就可以求出鸡的只数。

(÷(

=18÷2

=。 兔子的只数:

答:鸡有 9 只,兔子有 25 只。

假设二:

假设笼里装的全部是鸡,由于每只鸡有 =68 只脚,比实际的 118 只脚少了 50 只脚,因每只鸡比每只兔少 2 只 脚,就可以先求出兔子的只数:

(÷(

=50÷2

= 鸡的只数:

答:鸡有 9 只,兔子有 25 只

例5:

一列快车从甲地到乙地要用 10 小时,一列慢车从乙地到甲地要用 15 小 时,每小时快车比慢车多行 12 公里,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几小时相遇? 相遇时,快车和慢车各行多少公里?

假设一:

假设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地出发到乙地,都行 10 小时,题中条件指出: 快车从甲地到乙地要 10 小时;慢车行全程为 15 小时,所以当我们假设两车 同时从甲地开出 10 小时后,快车到达了乙地,而慢车还在途中:

由于每小时快车比慢车多行 ,快车到达乙地,慢车还要行 5 小时,才能到 达乙地,即还要行 120 公里。据此,可以推算出慢车的速度:

=120÷5

=

知道了慢车每小时行 24 公里,又知道快车每小时比慢车多行 12 公里, 就可用加法计算出快车的速度:

知道了快车每小时行 36 公里,又知道从甲地到乙地要行 10 小时,用乘 法计算可得全程是:

。 用慢车速度也可以求出全程:

现在,我们再来按“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来考虑多少小时相遇。 由“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可得:

=。

快车和慢车 6 小时可以相遇;相遇时,快车和慢车各行多少公里?由:

“速度×时间”可得:

答:快车和慢车 6 小时相遇;相遇时,快车行了 216 公里,慢车行了 144 公里。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 篇4

[专题介绍]

工厂和商店有时减价出售商品,通常我们把它称为“打折扣”出售,几折就是百分之几十。

利润问题也是一种常见的百分数应用题,商店出售商品总是期望获得利润,一般情况下,商品从厂家购进的价格称为本价,商家在成本价的基础上提高价格出售,所赚的钱称为利润,利润与成本的百分比称之为利润率。期望利润=成本价×期望利润率。

[经典例题]

例1、某商店将某种DVD按进价提高35%后,打出“九折优惠酬宾,外送50元出租车费”的广告,结果每台仍旧获利208元,那么每台DVD的进价是多少元?(B级)

解:定价是进价的1+35%

打九折后,实际售价是进价的135%×90%=121.5%

每台DVD的实际盈利:208+50=258(元)

每台DVD的进价258÷(121.5%-1)=1200(元)

答:每台DVD的进价是1200元

例2:一种服装,甲店比乙店的进货便宜10%甲店按照20%的利润定价,乙店按照15%的利润定价,甲店比乙店的出厂价便宜11.2元,问甲店的进货价 是多少元?(B级)

分析:

解:设乙店的成本价为1

(1+15%)是乙店的定价

(1-10%)×(1+20%)是甲店的定价

(1+15%)-(1-10%)×(1+20%)=7%

11.2÷7%=160(元)

160×(1-10%)=144(元)

答:甲店的进货价为144元。

例3、原来将一批水果按100%的利润定价出售,由于价格过高,无人购买,不得不按38%的利润重新定价,这样出售了其中的40%,此时因害怕剩余水果会变质,不得不再次降价,售出了全部水果。结果实际获得的总利润是原来利润的30.2%,那么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原来定价的百分之几?(B级)

分析:

要求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原来定价的百分之几,则需要求出第二次是按百分之几的利润定价。

解:设第二次降价是按x%的利润定价的。

38%×40%+x%×(1-40%)=30.2%

X%=25%

(1+25%)÷(1+100%)=62.5%

答: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原来价格的62.5%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 篇5

221. 瓶中装有浓度为15%的酒精溶液1000克.现在又分别倒入100克和400克的A,B两种酒精溶液,瓶里的浓度变成了14%.已知A种酒精溶液是B种酒精溶液浓度的2倍.那么A种酒精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三种混合后溶液重1000+100+400=1500克,含酒精14%×1500=210克,原来含酒精15%×1000=150克,说明AB两种溶液共含酒精210-150=60克。

由于A的浓度是B的2倍,因此400克B溶液的酒精含量相当于400÷2=200克A溶液酒精的含量。所以A溶液的浓度是60÷(100+200)=20%。

222. 某商店分别花同样多的钱,购进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糖果.已知甲、乙、丙三种糖果每千克的价格分别是9.60元、16元、18元.如果把这三种糖果混合成什锦糖,按20%的利润来定价,那么这种什锦糖每千克定价是多少元?

3÷(1/9.6+1/16+1/18)×(1+20%)=16.2元

223. 甲地到乙地都是坡路,有上坡也有下坡.某人骑自行车往返甲、乙两地共用4.5小时,若已知此人上坡时速度为12千米/小时,下坡速度为18千米/小时,那么甲、乙两地全长多少?

去是上坡返回就是下破,因此往返36千米共需要36÷12+36÷18=5小时,所以1小时可以往返36÷5=7.2千米。4.5小时可以往返7.2×4.5=32.4千米。

224. 一项工程,甲一人需1小时36分完成,甲、乙二人合作要1小时完成.现在由甲一人完成1/12以后,甲、乙二人一起干,但因途中甲休息,全部工作用了1小时38分完成,那么由乙单独做那部分占全部工程的几分之几?

解:乙1小时做的相当于甲36分钟做的,乙和甲的工效比是36:60=3:5。

甲做1/12用了1/12×96=8分钟。

后来用了98-8=90分钟,如果合做90分钟就要完成90÷60=3/2,实际少完成了3/2-(1-1/12)=7/12,说明甲休息这段时间可以做7/12。

这段时间就是乙单独做的,能完成7/12×3/5=7/20。

225. 设A,B,C三人沿同一方向,以一定的速度绕校园一周的时间分别是6、7、11分.由开始点A出发后,B比A晚1分钟出发,C比B晚5分钟出发,那么A,B,C第一次同时通过开始出发的地点是在A出发后几分钟?

从条件可以知道,C出发时,A刚好行了5+1=6分钟,即一圈,也就是说,A和C再次同时经过出发点时,是6×11=66的倍数分钟后。

由于B还需要7-5=2分钟才能通过,说明要满足66的倍数除以7余2分钟。当66×3=198分钟时,198÷7=28……2分钟,满足条件。

因此ABC第一次同时通过出发地点是A出发后6+198=204分钟的时候。

226. 某班同学分成若干组去植树,若每组植树N棵,且N为质数,则剩下树苗20棵,若每组植树9棵,则还缺少2棵,这个班的同学共分成几组?

解:可以看出N是小于9的质数,相差20+2=22。

说明组数是22的约数,9-N也是22的约数。

9-N小于11,所以9-N=2。

所以组数就是22÷2=11组。

227. 学校举行计算机汉字输入技能竞赛,原计划评选出一等奖15人,二等奖20人,现将一等奖中的后5人调整为二等奖,这样一等奖获得者的平均速度提高了8字/分,二等奖获得者平均速度提高了6字/分,那么原来一等奖平均速度比二等奖平均速度多多少?

原来一等奖的平均分比这5人的平均分高8×(15-5)÷5=16字

原来二等奖的平均分比这5人的平均分低6×(20+5)÷5=30字

那么原来一等奖的平均分比二等奖高16+30=46字

228. 红光农场原定9时来车接601班同学去劳动,为了争取时间,8时同学们就从学校步行向农场出发,在途中遇到准时来接他们的汽车,于是乘车去农场,这样比原定时间早到12分钟.汽车每小时行48千米,同学们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几千米?

学生步行的路程,汽车需要12÷2=6分钟,说明是在9:00前6分钟接到学生,即8:54分,说明学生行了54分钟。所以汽车的速度是步行的54÷6=9倍,因此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行48÷9=16/3千米。

229. 甲、乙两地公路长74千米,8:15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半个小时后,又有一辆同样速度的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王叔叔8:25从乙地骑摩托车出发去甲地,在差5分不到9点时,他遇到了第一辆汽车,9:16遇到第二辆汽车,王叔叔骑摩托车的速度是多少?

根据题意,汽车40分和摩托车30分共行74千米,汽车31分和摩托车51分共行74千米。

可以知道汽车40-31=9分钟相当于摩托车51-30=21分钟行的。

可以得到摩托车行完需要40÷9×21+30=370/3分钟。

所以摩托车小时行74÷370/3×60=36千米

230. 在底面边长为60厘米的正方形的一个长方体的容器里,直立着一个长1米,底面为正方形,边长15厘米的四棱柱铁棍.这时容器里的水半米深.现在把铁棍轻轻地向正上方提起24厘米,露出水面的四棱柱切棍浸湿部分长多少厘米?

减少24厘米的铁棍的体积,水面就要下降24×15×15÷(60×60)=1.5厘米。所以露在水面的有1.5+24=25.5厘米。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 篇6

1. 一个四位数除以119余96,除以120余80.求这四位数.

解:用盈亏问题的思想来解答。

商是(96-80)÷(120-119)=16,所以被除数是120×16+80=20xx。

2. 有四个不同的自然数,其中任意两个数之和是2的倍数,任意三个数的和是3的倍数,求满足条件的最小的四个自然数.

解:任意两个数之和是2的倍数,说明这些数全部是偶数或者全部是奇数。 任意三个数的和是3的倍数,说明这些数除以3的余数相同。

要满足条件的最小自然数,因为0是自然数了。所以我认为结果是0、6、12、18。

3. 在一环形跑道上,甲从A点,乙从B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6分钟后两人相遇,再过4分钟甲到达B点,又过8分钟两人再次相遇.甲、乙环行一周各需要多少分钟?

解:甲乙合行一圈需要8+4=12分钟。乙行6分钟的路程,甲只需4分钟。 所以乙行的12分钟,甲需要12÷6×4=8分钟,所以甲行一圈需要8+12=20分钟。乙行一圈需要20÷4×6=30分钟。

4. 甲、乙沿同一公路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乙的1.5倍.已知甲上午8点经过邮局,乙上午10点经过邮局,问甲、乙在中途何时相遇?

解:我们把乙行1小时的路程看作1份,

那么上午8时,甲乙相距10-8=2份。

所以相遇时,乙行了2÷(1+1.5)=0.8份,0.8×60=48分钟,

所以在8点48分相遇。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 篇7

最新小升初数学应用题试卷精选

1. 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地40公顷,照这样的速度,耕72公顷地需要几小时?

要求耕72公顷地需要几小时,我们就要先求出这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1)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405=8(公顷)

(2)需要多少小时?

728=9(小时)

答:耕72公顷地需要9小时。

4. 小华每分拍球25次,小英每分比小华少拍5次。照这样计算,小英5分拍多少次?小华要拍同样多次要用几分?

(1)小英每分拍多少次?

25-5=20(次)

(2)小英5分拍多少次?

205=100(次)

(3)小华要几分拍100次?

10025=4(分)

答:小英5分拍100次,小华要拍同样多次要用4分。

5. 刘老师搬一批书,每次搬15本,搬了12次,正好搬完这批书的一半。剩下的.书每次搬20本,还要几次才能搬完?

(1)12次搬了多少本?

1512=180(本)

搬了的与没搬的正好相等

(2)要几次才能把剩下的搬完?

18020=9(次)

答:还要9次才能搬完。

三. 独立思考(答题时间:15分钟)

1. 在下图中,用16根等长的小棒,摆出5个正方形,移动其中3根,使它成为4个正方形。

2. 商店运来苹果和梨各一吨,5筐苹果的重量和4筐梨的重量相等。每筐苹果重20千克,商店运来苹果和梨各多少筐?每筐梨重多少千克?

2 纺织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煤1500千克,6天可以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多烧几天?

要想求可以多烧几天,就要先知道这堆煤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烧多少天;而要求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烧多少天,还要知道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千克。

(1)这堆煤一共有多少千克?

15006=9000(千克)

(2)可以烧多少天?

90001000=9(天)

(3)可以多烧多少天?

9-6=3(天)

二. 合作交流

1. 把7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42毫米。如果把28本这样的书摞起来,高多少毫米?(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方法1:

(1)每本书多少毫米?

427=6(毫米)

(2)28本书高多少毫米?

628=168(毫米)

方法2:

(1)28本书是7本书的多少倍?

287=4

(2)28本书高多少毫米?

424=168(毫米)

2. 两个车间装配电视机。第一车间每天装配35台,第二车间每天装配37台。照这样计算,这两个车间15天一共可以装配电视机多少台?

方法1:

(1)两个车间一天共装配多少台?

35+37=72(台)

(2)15天共可以装配多少台?

7215=1080(台)

方法2:

(1)第一车间15天装配多少台?

3515=525(台)

(2)第二车间15天装配多少台?

3715=555(台)

(3)两个车间一共可以装配多少台?

555+525=1080(台)

答:15天两个车间一共可以装配1080台。

3. 同学们到车站义务劳动,3个同学擦12块玻璃。(补充不同的条件求问题,编成两道不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补充1:照这样计算,9个同学可以擦多少块玻璃?

(1)每个同学可以擦几块玻璃?

123=4(块)

(2)9个同学可以擦多少块?

49=36(块)

答:9个同学可以擦36块。

补充2:照这样计算,要擦40块玻璃,需要几个同学?

(1)每个同学可以擦几块玻璃?

123=4(块)

(2)擦40块需要几个同学?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 篇8

小学数学除了简单的计算,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开始出现应用题。应用题是把含有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用文字叙述出来所形成的题目。下面是关于小学数学倍数的应用题,一起来练习吧!

【倍数问题】

一、求一个数的几倍就乘以几,要用乘法

1.  3的5倍是多少?

3x5=15 答:3的5倍是15。

2. 4的10倍是多少?

3. 7的9倍是多少?

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用大数除以小的数

1.  45是9的多少倍?

2. 45÷9=5 答:45是9的5倍。

3. 35是5的多少倍?

4. 72是8的多少倍?

【应用问题】

(一)、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公式 :小数  ×  倍  数  =大 数

相当于:平均数×  份  数  =总数

相当于:1倍数X倍  数  = 几倍的数

相当于:每份数X份数 =  总  数

1、小明今年9岁,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5倍,爸爸今年多少岁?

2、买一支笔2元钱,买60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能吃多少只害虫?

(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公式:  大数  ÷  小  数  = 倍数

相当于: 几倍的数  ÷ 1倍数=  倍数

相当于:总 数  ÷  平均数 = 份 数

相当于:总数  ÷  每份数 =  份 数

1、小明今年9岁,爸爸今年45。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几倍?

2、买一支笔2元钱,花120元可以买多少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3、三个同学做纸花。做了24朵红花,6朵黄花。红花是黄花的几倍?

班共有46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课桌,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每4张摆一行,能摆多少行?还剩几张?

(三)、求一倍数?

公式:大  数  ÷ 倍数  = 小数

相当于: 几倍的数  ÷ 倍数= 1倍 数

相当于:  总  数  ÷ 份数= 平均数

相当于:  总  数  ÷ 份  数 = 每份数

1、爸爸今年45岁,是小玲年龄的5倍,小明今年多少岁?

2、一只东北虎的重量是360千克,大约是一只鸵鸟的`4倍,是一只企鹅的4倍,是一只企鹅的9倍。问鸵鸟多少千克?企鹅多少千克?

3、买一支笔2元钱,花120元可以买多少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4、饲养小组有母鸡12只,恰好是公鸡的3倍,公鸡有几只?

5、图书馆买来40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5倍,科技书几本?

6、一只海狮重378千克,是一只企鹅体重的9倍。这只企鹅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8、公园运来160盆花,准备摆在4个花坛里。平均每个花坛摆多少盆花?

9、一部儿童电视剧共336分钟。分8集播放,每集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传递4天传递了816千米。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千米?

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丁小林家到学校有45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三年级的225名学生要乘5辆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的人同样多,每辆车应该坐多少人?

(四)几倍多几?

公式:小数1×倍数+小数2=大数

1、文具店运来三箱红墨水,每箱100瓶。运来的兰墨水比红墨水多200瓶,运来兰墨水多少瓶?

2、一只猴子重25千克,一头熊猫的体重比猴子的6倍还多12千克一头熊猫的体重是多少?

(五)几倍少几 ?

公式:小数1×倍数-小数2=大数

1、王大伯前年养猪2头,去年养猪头数是前年的3倍,到年底卖了4头,还有几头?

2、一个牧民养了76只山羊,养的绵羊比山羊的4倍少16只。这个牧民养了多少只绵羊?

3、一户菜农去年收黄瓜520千克。收的西红柿是黄瓜的3倍,收的茄子比西红柿少260千克。收茄子多少千克?

【综合题】

1、三年级的学生去茶园里劳动。女生有56人,男生有64人。4名学生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倍数的综合——比较问题】

1、一个单位有620人到温泉山庄度假。1辆大客车能坐58人,11辆大客车能一次送走这些人吗?

2、小梦和小欣整理照片。一共有238张照片。每页可插6张要插多少页?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1本相册能插得下这些照片吗?2本呢?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 篇9

1、把一个体积为80立方厘米的铁块浸在底面积为2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容器中,水面高度为10厘米,如果把铁块捞出后,水面高多少?

2、要制作12节长方体的铁皮烟囱,每节长2米,宽4分米,高3分米,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宽3米,铺设了2厘米厚的木地板,至少需要木材多少立方米?

宽1.8米,装的煤高0.6米,平均每立方米煤重1.5吨,这辆车装的煤有多少吨?

5、一种无盖的长方体形铁皮水桶,底面是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高1米。做一只这样的水桶至少要多少铁皮?这只水桶能装水多少升?

宽7.5米的直跑道上。煤渣可以铺多厚?

宽14米,深1.2米。现在要在四壁和池底贴上面积为16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瓷砖,需要多少块?

8、一个长方体的容器,底面积是16平方分米,装的水高6分米,现放入一个体积是24立方分米的铁块。这时的水面高多少?

9、一块长方形铁皮,长32厘米,在它四个顶角分别剪去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然后折起来焊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皮盒。已知这个铁皮盒的容积是768立方厘米。原来这块铁皮的面积是多少?

一个长方体玻璃缸,底面积是200平方厘米,高8厘米,里面盛有4厘米深的水,现在将一块石头放入水中,水面升高2厘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4米,它的占地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有一块棱长是80厘米的正方体的铁块,现在要把它溶铸成一个横截面积是2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厘米?

一块正方体的石头,棱长是5分米,每立方米的石头大约重2.7千克,这块石头重有多少千克?

【附】《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但体积和容积又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

学情分析: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概念教学,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学生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从他们身边的事物出发,把概念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本课的重点是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体积的概念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现代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抽象变直观,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体积与容积》这一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为什么乌鸦最后能喝到水呢?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生自由发言)

(1)认识体积

1、初步感受空间。

师:老师往水里放一个苹果,苹果占空间吗?放一枚硬币,硬币占空间吗?橡皮占空间吗?铅笔盒占空间吗?桌子呢?凳子呢?还有什么东西占空间?

师: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占空间?在水里占空间,拿出来呢?(也占空间)板书:空间。

2、空间也有大小。

师:橡皮与铅笔盒比谁占得空间大,谁占得空间小?桌子与凳子呢?板书:大小

3、体积的概念。

老师叫一位学生上台,问:“你有体积吗?老师有体积吗?谁的体积大?”请这位同学变换位置,站在教室的不同地方,问:“它的体积变了吗?他的什么变了?说明了什么?”(物体的位置变化了,但体积不变)

师:“橡皮泥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把橡皮泥捏成球体,同时问:“它这时是什么形状?(球体)它的体积变了吗?他的什么变了?(形状)说明了什么?(物体的形状变化了,但体积不变。)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事情吗?(生:妈妈把一团面擀成一个薄饼。生:奶奶把一个黄瓜切成了一片片的。)

(2)认识容积

1、出示:饮料瓶,水杯,茶叶罐。

师:请迅速给这三个物体按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2、认识容器。

师: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学生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 篇10

1、甲、乙两车都从A地出发经过B地驶往C地,A,B两地的距离等于B,C两地的距离.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80%.已知乙车比甲车早出发11分钟,但在B地停留了7分钟,甲车则不停地驶往C地.最后乙车比甲车迟4分钟到C地.那么乙车出发后几分钟时,甲车就超过乙车.

2、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丙每天分别能植树24,30,32棵,甲在A地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地植树,然后转到B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乙应在开始后第几天从A地转到B地?

3、一辆大轿车与一辆小轿车都从甲地驶往乙地.大轿车的速度是小轿车速度的80%.已知大轿车比小轿车早出发17分钟,但在两地中点停了5分钟,才继续驶往乙地;而小轿车出发后中途没有停,直接驶往乙地,最后小轿车比大轿车早4分钟到达乙地.又知大轿车是上午10时从甲地出发的.那么小轿车是在上午什么时候追上大轿车的.

4、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去学校,走完一半路程时,爸爸发现小明的数学书丢在家里,随即骑车去给小明送书,追上时,小明还有3/10的路程未走完,小明随即上了爸爸的车,由爸爸送往学校,这样小明比独自步行提早5分钟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全部步行需要多少时间?

5、一个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个长方形铁块.现打开水龙头往容器中灌水.3分钟时水面恰好没过长方体的顶面.再过18分钟水已灌满容器.已知容器的高为50厘米,长方体的高为20厘米,求长方体的底面面积和容器底面面积之比.

6、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4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28头牛吃45天,问第三块地可供多少头牛吃80天?

7、有甲、乙两根水管,分别同时给A,B两个大小相同的水池注水,在相同的时间里甲、乙两管注水量之比是7:5.经过2+1/3小时,A,B两池中注入的 水之和恰好是一池.这时,甲管注水速度提高25%,乙管的注水速度不变,那么,当甲管注满A池时,乙管再经过多少小时注满B池?

8、甲、乙两辆清洁车执行东、西城间的公路清扫任务.甲车单独清扫需要10小时,乙车单独清扫需要15小时,两车同时从东、西城相向开出,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清扫12千米,问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9、某工程,由甲、乙两队承包,2.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800元;由乙、丙两队承包,3+3/4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500元;由甲、丙两队承包,2+6/7天可以完成,需支付1600元.在保证一星期内完成的前提下,选择哪个队单独承包费用最少?

10、甲数除以乙数,乙数除以丙数,商相等,余数都是2,甲、乙两数之和是478.那么甲、乙丙三数之和是几?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 篇11

133.在一环形跑道上,甲从A点,乙从B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6分钟后两人相遇,再过4分钟甲到达B点,又过8分钟两人再次相遇.甲、乙环行一周各需要多少分钟?

解:甲乙合行一圈需要8+4=12分钟。乙行6分钟的路程,甲只需4分钟。

所以乙行的12分钟,甲需要12÷6×4=8分钟,所以甲行一圈需要8+12=20分钟。乙行一圈需要20÷4×6=30分钟。

134.甲、乙沿同一公路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乙的1.5倍.已知甲上午8点经过邮局,乙上午10点经过邮局,问甲、乙在中途何时相遇?

解:我们把乙行1小时的路程看作1份,

那么上午8时,甲乙相距10-8=2份。

所以相遇时,乙行了2÷(1+1.5)=0.8份,0.8×60=48分钟,

所以在8点48分相遇。

135.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下山的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2倍.甲到山顶时,乙距山顶还有400米,甲回到山脚时,乙刚好下到半山腰.求从山顶到山脚的距离.

解:假设甲乙可以继续上行,那么甲乙的速度比是(1+1÷2):(1+1/2÷2)=6:5

所以当甲行到山顶时,乙就行了5/6,所以从山顶到山脚的距离是400÷(1-5/6)=2400米。

136.一辆公共汽车载了一些乘客从起点出发,在第一站下车的乘客是车上总数(含一名司机和两名售票员)的1/7,第二站下车的乘客是车上总人数的1/6,.......第六站下车的乘客是车上总人数的1/2,再开车是车上就剩下1名乘客了.已知途中没有人上车,问从起点出发时,车上有多少名乘客?

解:最后剩下1+1+2=4人。那么车上总人数是

4÷(1-1/2)÷(1-1/3)÷……÷(1-1/6)÷(1-1/7)=28人

那么,起点时车上乘客有28-3=25人。

137.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4亩、8亩、10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24头牛吃6周,第二块草地可供36头牛吃12周.问第三块草地可供50头牛吃几周?

解法一:设每头牛每周吃1份草。

第一块草地4亩可供24头牛吃6周,

说明每亩可供24÷4=6头牛吃6周。

第二块草地8亩可共36头牛吃12周,

说明每亩草地可供36÷8=9/2头牛吃12周。

所以,每亩草地每周要长(9/2×12-6×6)÷(12-6)=3份

所以,每亩原有草6×6-6×3=18份。

因此,第三块草地原有草18×10=180份,每周长3×10=30份。

所以,第三块草地可供50头牛吃180÷(50-30)=9周

解法二:设每头牛每周吃1份草。我们把题目进行变形。

有一块1亩的草地,可供24÷4=6头牛吃6周,供36÷8=9/2头牛吃12周,那么可供50÷10=5头牛吃多少周呢?

所以,每周草会长(9/2×12-6×6)÷(12-6)=3份,

原有草(6-3)×6=18份,

那么就够5头牛吃18÷(5-3)=9周

138.B地在A,C两地之间.甲从B地到A地去,出发后1小时,乙从B地出发到C地,乙出发后1小时,丙突然想起要通知甲、乙一件重要的事情,于是从B地出发骑车去追赶甲和乙.已知甲和乙的速度相等,丙的速度是甲、乙速度的3倍,为使丙从B地出发到最终赶回B地所用的时间最少,丙应当先追甲再返回追乙,还是先追乙再返回追甲?

我的思考如下:

如果先追乙返回,时间是1÷(3-1)×2=1小时,

再追甲后返回,时间是3÷(3-1)×2=3小时,

共用去3+1=4小时

如果先追甲返回,时间是2÷(3-1)×2=2小时,

再追乙后返回,时间是3÷(3-1)×2=3小时,

共用去2+3=5小时

所以先追乙时间最少。故先追更后出发的。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 篇12

1、一根圆柱形的木料长2米,截成相等的3段,表面积增加24平方厘米,原来的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圆锥形麦堆的底面周长12.56 米,高1.2 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500千克。这堆小麦重多少吨?

3、一个长方形的长8厘米,宽4.56厘米,与这个长方形周长相等的圆的面积是多少?

4、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复习:应用题练习题:一块三角形地的面积是0.8公顷,它的底是400米,它的.高是多少米?

5、一块白布是边长2米的正方形,剪成直角边是2分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小三角巾,最多可以剪多少块?

6、用12.56分米长的铅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圆的面积比正方形面积多多少?

7、小红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54页,照这样计算,要看完162页的这本书,还需几天?(用比例解)

8、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两个角的度数比是1:2,这个三角形按角分类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9、织布厂加工完成一批布,甲乙合作16天完成,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每天织600米,这批布共多少千米。

10、甲乙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甲下午6时出发每小时行40000米,乙第二天上午4时出发,经过10小时后两车相距1080千米。乙车的时速是多少千米?

11、机床厂制造某种机床,每台用钢材1.5吨,实际每台节约0.25吨。结果比原计划多制造10台。原计划造机床多少台?

12、小王按批发价买进一批牙刷,每枝0.35元,零售价每枝0.40元,当还剩下200枝没卖时,小王计算扣除所有成本已获利200元。商店买来牙刷多少枝?

13、盐完全溶解在水中变成盐水,已知某种盐水中盐和水的重量比是1:10。 500克盐要加水多少千克?

14、修一条公路,前5天修了它的20%,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一共要多少天?

15、一台洗衣机原价1450元,现降价20%出售,但售价仍比成本高1/9。这台洗衣机成本多少元?

16、要修建一条新路,实际投资了158.8万元,比原计划节约了21.2万元。节约了百分之几?

17、单独完成一项工程,甲队要10小时,乙队要15小时。现在甲队先独做2小时,余下的乙队在参加工作,还需要多少小时完成任务?

18、小林早晨7:30从家去学校,每分钟走50米。刚到学校门口发现数学书没有带,立即沿原路返回,每分钟走70米。到家正好是7:54。小林家离学校多少米?

19、一个长方体仓库从里面量约长9米。宽6米,高5米。如果放入棱长为2米的正方体木箱,至多可以放进多少只?

20、某厂会计发现现金多了273.6元,经查帐发现原来是有一笔支出款的小数点点错了一位。问这笔款是多少元?